随着暑假的到来,越来越多家长痛心地看到,这个长假成了女学生的“
流产假”,少年出轨的人群出现了让人吃惊的增长。在看到本报152期头版《少女堕胎让人痛心》的报道后,中国性学会会员、心理卫生学会委员田国燕指出,不能再让孩子们从不良信息中获得错误性知识了!
田国燕指出,在性教育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父母对性问题避而不谈,就会促使青少年转而寻求其他渠道的行为模本,如小说、电视、网络等。而如今的影视作品,包括流行小说中充斥了大量过分美化性行为的描述,给孩子们带来了不良影响:
一、过于理想化。文学作品美化、诗化爱情是自古以来的传统,它们轻易就为情爱套上了激情与虚幻的人造光辉。于是孩子们分不清情爱交织与单纯性欲的区别,轻信了,尝试了,但最终可能发现,生活其实是美好伴随着苦涩、欢乐中亦有痛苦的,风花雪月的背后可能是堕胎、
性病的危险。
二、性爱物质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化的环境,其商业化和物质化不免影响人在交往中的性爱模式。这在言情电视剧中也有所反映。尤其是流行爱情小说中“麻雀变凤凰”的故事不断重复,少女们不知不觉开始迷上了天上掉馅饼的神话,以为爱情能换来贵重礼物、房子、车子等。过多地在交往过程中追求物质主义或享乐主义,而忽视心灵层次的追求和满足,使少女们一旦面临物质诱惑,很可能迈出过早涉足性行为的错误步伐。
三、无所谓主义。一夜情、多角恋本是生活的一种文艺化反映,但青少年频频受到这种信息冲击,很可能产生“跟谁发生性关系都无所谓”的想法,性行为的神圣和性爱的安全防护被扔在了脑后。
田国燕呼吁,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开放式性教育是避免青少年走入误区的关键,它能使青少年对影视作品中一些新奇怪异的性现象有自己的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千万不要以为性能力是本能,不教自会。恰恰相反,正确的性意识也如同玉,不琢不成器。责任感、安全感和美好体验,如果不教,孩子是很难体会到的。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彭碧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