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疾病频道 > 呼吸科 > 正文

猩红热的预防与治疗

2014-02-12 10:47:55      家庭医生在线

猩红热(scarlet fever)是由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恢复期有皮肤脱屑。少数病人在病后2~3周可有心、肾并发症。本病在我国北方常有流行,长江流域以散发为主,华南则少见。冬春发病较多,夏季少见。多发于儿童。因本病以咽峡炎及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为特征,具流行性,中医称为疫喉痧、烂喉痧、痧喉。

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做好呼吸道隔离;供给足够的水分及营养,加强护理、保持皮肤及口腔卫生。

2,抗生素治疗

首选青霉素,2万~5万U/(kg·d),分2次肌内注射,疗程7~10天。重症可加大剂量,10万~20万U/(kg·d),静脉滴注。或两种抗生素联合应用,耐药菌株或青霉素过敏者,可改用红霉素、头孢霉素等。

预防:

1,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外出戴口罩。公共场所应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可供使用的疫苗。

2,病人、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

(1)发现病人早期隔离,隔离到咽部炎症消退为止,一般为7~10天。有条件隔离到咽培养两次阴性为止。发现疫情要向卫生防疫部门报传染病卡片,要求城镇在12小时内,农村应在24小时内报告。

(2)接触者的处理:医学观察7~12天,有条件时咽培养,托幼机构密切接触者可注射一次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或口服复方新诺明每日每公斤体重40mg,分两次服,连服3天。

(3)对直接接触环境进行消毒,调查传染源及切断传播途径。

3,流行期措施:采取紧急措施,加强宣传教育,不到公共场所,注意个人防护,提供有效的治疗及处理设施等。

(责任编辑:数据中心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

    合作医生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