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癫痫医院 | 白癜风医院 | 皮肤病医院 | 宁波耳鼻喉 | 性病医院 | 东莞耳鼻喉 | 癫痫病 | 整形美容 | 不孕不育 | 广州耳鼻喉 | 太原耳鼻喉 贵州耳鼻喉 | 长沙耳鼻喉
    成都男科 | 深圳男科 | 广州妇产 | 厦门妇科 | 陕西男科 | 西安胃病 | 武汉医院 | 杭州男子医院 | 长沙妇科 | 喀什妇科 | 北京糖尿病 | 乌鲁木医院 | 男科阳痿
    首页 > 疾病大全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其他眼疾 > 专家专栏 > 正文

    在热浪中“走红”的红眼病

    2008年02月25日  来源:《家庭医生》  作者:郑永欣  家庭医生在线    我要评论(0)条评论  
        编者按:炎炎夏日,热浪袭人。每年的这个时候,都常常有一种能让人眼红的疾病伴随着热浪迅速“走红”。

        中华历史上下5000年,人口流动从来没有像近十年这样频繁,对传染病而言,每个个体都有可能成为某种传染病潜在的传染源和传播者。春夏季既是呼吸道及消化道疾病的高发季节,同时也是更易感染和传播急性结膜炎(即老百姓所说的红眼病)的季节。

        广义的红眼病应包括能引起急性结膜充血的眼病,包括急性结膜炎、各种化脓性角膜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及急性青光眼,狭义的红眼病仅指急性结膜炎,也就是本文将要谈及的话题。此外,结膜下充血也会出现红眼,但无症状,不属于红眼病范畴。

        急性结膜炎通常由病毒、细菌、衣原体等微生物引起,多为双眼发病或单眼相继发病,因该病通过“眼-手-眼”传染,故易在家庭、学校、办公室、电影院,以及使用交通工具的场所传播。其传染途径通常是患者用手擦眼,病原体通过分泌物粘在手上,再通过患者的手(粘有分泌物)接触电话、茶杯、家具、门窗把手等,把病原体黏附其上,然后间接传染给其他接触或使用以上物品的人。如果握手、拥抱,传染速度就更快更直接。所以,假如患者不用手擦眼、洗干净双手、尽可能少触摸以上物品等,则可以减少红眼病的传播环节。有时因红眼病在周围人群传播太快,以至于有些老百姓认为通过对视(看一眼患者)或空气都会传染,其实不然,之所以会传染,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手-眼接触有关。

        红眼病的临床表现为眼红肿、睁不开、怕光流泪、分泌物多、视力一般影响不大;部分人易合并咽喉痛、咳嗽及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

        对此病的防治方法有以下几点:

        1.相对隔离患者。学校及幼儿园老师若发现急性结膜炎患者,应劝其回家,以免传染他人;患者最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不进游泳池、影剧院、商场、饭店等公众场所。医务人员在处理患者后尤应注意隔离手段(例如洗手,将使用过的物品丢弃或消毒),以防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及患者之间的传播。住院拟择期手术的患者(如做白内障手术等)应先出院,待红眼病治愈两周后再入院手术。患者和家人之间尽量避免直接接触,通过勤洗手、消毒公共用品(如电话、洗手盆、门把手、座椅等),减少间接传染的机会。

        2.避免眼的恶性刺激。包括避开强光照射及风吹,减少面对电脑及电视屏幕的时间,多吃清淡的食物及水分多的水果,不抽烟,不喝酒,不吃酸辣及烧烤类食物。戴太阳镜可减弱强光刺激,也有一定的挡风挡尘作用,但注意不能在患者使用后,又让健康人使用。

        3.冲洗结膜囊。用1/8000的高锰酸钾冲洗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以减少病原体的积聚,对睑结膜有假膜形成者应用药棉擦除,角膜有明显上皮浸润者不应冲洗。

        4.局部用药。双眼局部使用抗病毒及抗生素眼药水,对角膜无波及者可用含糖皮质激素的眼药水。此外,可用夏枯草、菊花、金银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中药煎服。该病病程一般约一周,并有一定的自愈倾向,但易波及角膜,导致视力下降。如治疗不当或不及时,可转为慢性。绝大部分患者治愈后无明显的后遗症,但如角膜有浸润且长期不愈,则可导致角膜不同程度的混浊而影响视力。

        如果合并上呼吸道感染,则需口服或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抗病毒药。

        热浪袭人的夏季是红眼病的高发季节,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红眼病的基础,及时隔离、就医用药是控制和治疗的关键。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张燕君 )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999个字符
    已有2999条评论 点击查看>>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