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原来,问题出在换个什么样的晶状体上。医生一开始就实事求是地告诉袁教授:我们目前的人工晶状体都是单焦点的,换上后视力只能是单向的,远视力和近视力不能两全。看远看近,你只能选择其一:你选择了望远清晰,看书看报就会模糊;你若想清楚地看书看报,那么远视就会朦胧。而这位地质工作者,既需要野外勘察时有一望无际的远视力,又需要对眼前矿质、书刊有明晰可辨的近视力。他曾大声疾呼:“白内障手术为什么不可以二者兼得?”
医生作难了。为了清楚解释,眼科主任只好拆卸眼球模型来说明道理:你看这眼球的结构就像一架照相机,眼球瞳孔后的晶状体就相当于相机前面的镜头,即凸透镜,眼底的视网膜如同相机暗箱后面的底片。人看物体时,物体的光线通过晶状体进入眼球,在视网膜上成像,再经神经传入大脑视觉中枢,人就看见了东西。白内障就是眼睛里的晶状体混浊了,治疗白内障的最基本方法就是把混浊的晶状体摘出来,换上一个透明的人工晶状体,相当于给相机换个镜头。
相机能摄下不同距离的物象,是通过镜头前后伸缩来调节成像的清晰度;眼睛的晶状体前后移动的范围较小,它主要是靠改变厚薄来调节看远近东西的清晰度。问题是,以往的人工晶状体是硬质的,植入以后不能调节厚薄。如选择较薄的晶状体,就只能看远处清楚,看书看报困难;如选择厚一点的晶状体,看书看报可以了,远视力又不行了,所以叫做“单焦点人工晶状体”。病人只能选择一种。
袁教授似乎明白了这个道理,可他走之前,还是留下两句“我要远近都能看清!你们为啥不能让病人鱼和熊掌兼得?”……这是几年前的事了。
不久前,袁教授接到了眼科主任的电话:“袁教授,你来吧,这次你可以鱼和熊掌兼得,我们已经有了这种条件和技术。”
袁教授来到医院,眼科主任告诉他,这次可以换个可调节看远看近的晶状体了。在眼科主任一番说明和各项准备之后,袁教授终于住进医院准备手术了,但是,他心里还是不踏实。眼科主任为了给他吃定心丸,向他一一介绍那些复杂先进的仪器设备:高清晰度的手术显微镜、新一代的超声乳化仪、可调节折叠式软性人工晶状体等,可袁教授什么也听不进去。他心里想,反正到时候我如果看远看近都不清楚,就找你算账。
手术很顺利,个把小时就完成了。眼睛上的敷料只盖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就揭开了。那一刻袁教授心跳得厉害。去掉遮盖物,他慢慢地睁开眼。哇,光线亮得好刺眼哪!袁教授只好眯起了眼睛,贪婪地环视着与他久违了的清晰的光明世界。医生、护士的笑脸看清了,老伴、儿女那惊异期盼的眼神看清了,窗外的蓝天白云飞鸟看得清清楚楚,眼前报纸上的字迹明明白白。检查他的远视力,由术前的0.2恢复到1.2,近视力也达到了0.6,看书写字都如常人。袁教授的心都要跳出来了:“我又能去探宝了,也能著书立说了!”
“这种新晶状体为什么能调节看远看近呢?”实习医生问。
眼科主任解释说,关键的奥秘就在于,它是个可以变厚变薄的软体透镜,是用一种与人体相容的医用透明软性材料(丙烯酸酯)制成,可以折叠,周围还带有系襻。当白内障晶状体经超声乳化被吸出后,将这种折叠晶状体植入原晶状体囊内,放正位置,它的系襻与囊周肌肉韧带连为一体。看东西时,伴随眼肌的收缩与舒张,晶状体的厚薄也相应发生变化:看远晶状体变薄,看近晶状体变厚,从而使病人可以自由调节焦距,近乎达到正常人的状况。
这种晶状体的成本并不比原来硬质晶状体的造价高,只是手术技术和仪器精密度要求较高,有的需要进口。目前我国已有数家医院开展了此项技术。随着进口设备的国产化和医疗技术的提高,这项技术一定会得到普及,真正给白内障病人带来鱼和熊掌兼得的好处。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张莹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