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用眼镜来矫正视力,虽然有点麻烦,但对人没有什么害处。对不愿戴镜者,可选用接触眼镜(即隐形眼镜),但不能长时间佩戴,要每天清洗并加以消毒。长期使用,镜片内会藏污纳垢,甚至产生霉菌。用者眼睛亦会引发炎症,甚者角膜表面溃损,如有细菌侵入,即会导致溃疡形成而失明。故要求用者经常到医生处诊视,并在使用一定时期后另行配新镜。这也是既费时又花钱的事。所以亦非人人愿意采用。
50年代初,一个日本医生从一个眼睛受伤者的伤眼上,发现其角膜受伤的伤痕,竟使其原来的近视度有所降低。于是他试图在近视眼患者的角膜内面用小刀做切口,藉此降低角膜的屈光度。经他手术的病人,有部分近视的确降低了,但亦有部分于数年后竟然失明。后来知道,角膜内面有一层内皮细胞,具有调节角膜水分,使角膜保持透明的功能。这位日本医生当时未了解此生理知识,手术切口过深,伤害了这层细胞,导致了这一不幸事件。
但切割角膜能影响角膜弯曲度这一事实,促使人们继续去探索其可行性。前苏联一个眼科研究所,研究出一种方法,称为角膜周边放射状切开术。该法是用锋利的钻石刀,由角膜边缘向角膜中央方向切开,这种手术对解决300到600度的近视效果最好,800度以上高度近视效果不好。手术熟练者,术后大多数患者感到满意,亦有少数患者术后矫正不理想,近视度矫正不多,或矫正过度反而成为远视。个别术后感到看灯有光环,甚至在黑暗中视力变模糊。此外,手术时切破了眼球,甚至伤害了晶体,亦偶有发生。术后,由于角膜抵抗力降低,遇到重力撞击,有可能造成眼球破裂,甚至在术后一年也有可能发生。
这种手术,看似简单,其实相当难掌握。须知尽管有良好切刀及手术显微镜,亦难以切割得恰到好处。
七八十年代还有另一些改变角膜弯曲度矫治屈光不正的方法。如美国有医生用尸体角膜经冷冻变硬后,以精密车床切削成一小凸镜或凹镜,再以之移植于高度远视或近视眼上,也取得成功。但这种方法既复杂,又难以在术后达到十分准确的光学效果。对少数因高度远视(如无晶体眼),无法佩戴眼镜者,有一定意义。
80年代,随着科技的发展,眼科工作者利用一种不产生高热的所谓冷激光,可以使角膜组织缓缓发生气化而消除。这就有可能利用它改变角膜的弯曲度,从而改变屈光度。因这种激光可以由电脑控制如何使角膜表面弯曲度减低或增高,因此可以达到比用刀切割远为精确的程度,且对其下的组织无不利影响,故这种治疗屈光不正的方法,很快获得国际眼科界的重视。90年代开始,不少国家先后引进这种治疗仪器,在临床使用中普遍得到相当满意的效果。但任何手术治疗,都要破坏正常组织。倘手术正确,结果良好,自然可贺,也是多数患者治疗后的结果。然而,如果效果是负面的,则是一件麻烦事。毕竟眼组织结构微细,经不起损害。万一发生,即会造成祸患。所以,患者在选择这种治疗时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20岁以下年青人,或近一两年近视仍在加深,就不宜急于治疗。
二、如眼睛原来就发生过外伤,患眼内炎症或眼干燥等病,亦不宜接受治疗。
三、过高的近视、散光,亦暂时不要接受治疗,因日后可能有其他办法解决。
四、激光治疗,会出现术后看灯光有光环、怕光,或在暗处视力十分模糊,夜间不能开车等问题。
五、手术后并非都能达到矫正的度数,有不足或过矫的可能。
六、危险性是存在的,这是由于做激光治疗时,为了取得更佳效果,减少术后不适,采取先把角膜前一薄层切开(不切断)、覆转,再用激光照射其下层,然后把早先切开的薄层覆回原位。这一操作,要由有经验的医师用专门切割刀完成。倘不慎切破、切断,或切得过薄、过厚,都可能发生重大的屈光问题,甚至无法挽回良好视力。
从上述可知,医者必须具有丰富的屈光、角膜病与角膜手术的经验,也必须了解仪器质量、性能,方可确定治疗方案。
(以上内容仅授权家庭医生在线独家使用,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张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