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近几年来,说起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眼,很多人已不再陌生。的确,到目前为止,在近视眼矫正方法中,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手术被认为是最安全、可靠和有效的方法,在美国已经通过FDA三期的临床验证,在欧洲等相关医疗机构也得到认证。但很多人又不是很明白,听到的名称也很多,什么PRK、LASIK、LASEK、Epi-LASIK等等,准分子激光近视手术到底是怎么会事,它是怎么发展来的,各种方式又有什么区别?让我们来对它进行一番大盘点!
首先来说说它的历史。准分子激光最早起源于1970年初,它是惰性气体和卤素分子结合的二聚体,波长短在紫外光谱内,因此是一种不可见光。它最大的特点是其释放的能量可以非常精确地打断角膜细胞的分子键,使角膜组织汽化,而对附近组织无丝毫的热损伤,因此激发了人们将它应用于角膜近视手术的研究。
最早开展的方法叫PRK,它是先除去角膜上皮,然后用准分子激光切削矫正近视度数,几天后角膜上皮再生复原。从1983年起,它很快在全世界掀起了手术矫正近视的高潮。但是PRK 也存在一些缺点,由于去除角膜上皮,病人有几天时间会感觉疼痛不适,对于度数较高的患者,由于切削过深,术后可能产生角膜下雾状混浊又称HAZE。
1990年,有人提出了LASIK。它是先在角膜上制作一个角膜瓣,掀开后再用激光切削,最后将角膜瓣复位。它解决了HZAE的问题,由于不损伤角膜上皮,术后患者感觉不疼痛,视力恢复迅速,很快它就取代PRK成为主流手术。但它可能会产生角膜瓣相关的一些并发症。
1999年出现的LASEK,是采用20%酒精制作角膜上皮瓣(LASIK是用刀制作角膜基质瓣),它可以减轻HAZE,也避免了角膜基质瓣的并发症,可以说融合了PRK和LASIK的一些优点。但它的术后不适症状(主要是酒精刺激)和视力恢复水平介于PRK和LASIK之间。由于它和LASIK只有一个字母之差,发音也很类似,为了避免混淆,有些医生分别把它们叫做EK和IK。
到了2002年,又出现了用角膜上皮刀代替酒精制作角膜上皮瓣的技术,它减少了酒精刺激,更安全、简便、快速,被称为Epi-LASIK。2003年以来,采用超高频的飞秒激光来制作角膜瓣以替代机械的角膜刀,具有很好的发展势头。说到这儿,大家不禁感叹,短短的20年中,准分子激光手术的发展是多么快啊!
好了好了,有人提意见了:你说了这么多,中文英文名字一大堆,我们听了还是一头雾水,到底哪种好,该做哪一种呢?
事实上几种手术方式各有千秋,适合于不同的病人,好吧,既然是大盘点,就把它们各自的优缺点、适应症作一比较吧:
由此可见,没有一种手术方式是完美无缺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具体到每个近视眼患者的实际情况更是各不相同了,比如说度数接近,但角膜厚度不一样,角膜曲率(弯度)不一样、或者眼底存在不同的病变选择的手术方式就完全不一样。所谓“量体裁衣”,只有选择最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做激光近视手术更是如此。
最后要告诫近视眼朋友们,一定要选择专业的、信誉良好的正规眼科医疗机构,而不要听信虚假广告,被其夸耀的手术效果和低价所诱惑。眼睛是宝贵的,千万别掉以轻心哦!
(责任编辑:张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