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癫痫医院 | 白癜风医院 | 皮肤病医院 | 宁波耳鼻喉 | 性病医院 | 东莞耳鼻喉 | 癫痫病 | 整形美容 | 不孕不育 | 广州耳鼻喉 | 太原耳鼻喉 贵州耳鼻喉 | 长沙耳鼻喉
    成都男科 | 深圳男科 | 广州妇产 | 厦门妇科 | 陕西男科 | 西安胃病 | 武汉医院 | 杭州男子医院 | 长沙妇科 | 喀什妇科 | 北京糖尿病 | 乌鲁木医院 | 男科阳痿
    首页 > 疾病大全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结膜炎 > 结膜炎治疗 > 正文

    春季如何预防和治疗红眼病

    2013年04月17日      家庭医生在线整合    我要评论(0)条评论  

      红眼病是一种常见眼科疾病。红眼病的传染性极强,在日常生活中的预防要特别重视。

      预防红眼病的方法

      1、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用眼卫生。常洗手,尤其是从公共场所回到家一定要先洗手,少揉眼睛;注意要用流动的水洗手。

      2、从生活习惯中药切断传染源。如果周围有人患上“红眼病”,一定要注意隔离,不与病人共用毛巾等洗浴用品,病人用过的脸盆、毛巾一定要煮沸消毒。一旦与病人接触后必须洗手消毒,并且最好不要帮“红眼病”人滴药或是使用他们的药水。

      3、游泳必须戴泳镜。去游泳,一定要选择卫生比较好的游泳池,戴泳镜,不戴隐形眼镜;游泳后一定要淋浴,不要用公用毛巾。游泳前后最好能滴一两滴抗菌素眼药水,可有效预防“红眼病”。

      4、公共场所应禁止进入。要禁止“红眼病”人进入游泳池、浴室、理发店、餐馆等公共场所。

      5、缓解眼部疲劳。如果睡眠严重不足,中午适当睡个午觉可以缓解疲劳;多吃蔬菜水果,多喝水,饮食宜清淡。

      治疗红眼病的原则

      1、红眼病的治疗一般以滴眼药水为主。如患者病情重、伴全身症状者应加用系统规范给药。

      2、红眼病患者在晚上睡觉之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对病毒感染的患者必要时也可应用干扰素等治疗。

      3、红眼病患者的日用品,要及时消毒。阳光下暴晒、热水烫和用消毒液浸泡等,以便彻底杀灭病原体,以防重复感染或传染他人。

      4、红眼病患者在治疗时要注意日常的饮食,要少吃些辛辣、上火食物,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患者在疾病症状完全消失后仍需继续用药一周,防止复发。

      治疗红眼病的食疗

      1、菊花10克,桑叶10克,龙井茶5克,开水冲沏20分钟后,代茶饮之。能疏风、清热、明目。

      2、杭菊15克,黄豆30克,桑叶10克,夏枯草15克,白糖15克。四味加水共煎至豆熟,服饮时,去药渣,加白糖调味服用。用于风热犯目证。

      3、冬桑叶15克,杭菊花15克,绿豆60克,白糖20克。将绿豆洗净与中药二味共煎汤。清水三碗煎至一碗,去药渣加白糖,即可饮用。每日2次。用于风热证。

      4、马齿苋30克,黄花菜30克。加水煎汤饮服。用于热毒犯目证。

      5、清炒西瓜翠衣:西瓜翠衣,姜、葱及佐料适量。将西瓜皮外层之青皮去掉,切成小条,用油爆炒佐餐。用于热毒证。

      6、桑白皮苡仁粥:蜜炙桑白皮50克,薏苡仁20克,粳米100克。桑白皮以水浸泡,熬煎两次,弃渣留汤,加入薏苡仁、粳米,煮之熟烂。用于余邪滞留证。

      7、猪油炒苦瓜:苦瓜250克,猪油10克,葱、姜、盐各少许。苦瓜洗净,去籽,切丝,猪油置锅内烧八成熟,下苦瓜丝爆炒,下调料翻炒片刻即成。可清热明目。

      推荐阅读

      眼睛红就一定是红眼病吗?

      得了“红眼病”眼睛会发红,但眼睛发红,不一定就是“红眼病”。

      常用电脑的人如何预防红眼病

      红眼病在医学上被称为“传染性结膜炎”,其典型症状是眼睛流泪多、有异物感和灼热感,结膜充血,眼部有分泌物,睁眼困难。根据致病原因,主要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

      对症下药消“红眼”

      医生建议要是得了红眼病后要积极治疗,一般要求要及时、彻底、坚持。一经发现,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

    (责任编辑:张燕君 )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999个字符
    已有2999条评论 点击查看>>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