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案例:
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呆了七个月就出生了,出生时体重只有1000多克。医生让妈妈带宝宝找眼科医生看看。几个月后,当妈妈想起来后带宝宝去检查眼睛时,宝宝的眼睛已经失明了。
过轻的早产宝宝有失明的风险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未成熟或低体重出生婴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一种眼底血管增殖性疾病。这并不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其患病率在早产儿中约为15~30%。目前对ROP的发病机理尚不够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视网膜未发育成熟为主要关键。近年来该病在临床上逐渐增多,对早产儿而言,错过了最关键的诊治时机即错过了一个光明的世界。
对于低体重早产儿,一定要提醒孩子的家长去看眼科医生,否则他们就可能患一种叫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疾病,这种病轻则可致青光眼、近视、弱视,重则致盲。
病因:用氧是明确因素之一
目前对ROP的发病机理尚不够完全清楚,一般认为视网膜未发育成熟为主要关键。胎儿早期视网膜发育由玻璃体动脉和脉络膜血管供给营养。
在临床危重新生儿抢救和早产儿救助上,用氧已经成为一种常规手段。氧气在抢救新生儿生命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埋下隐患:氧气可以导致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国外资料表明,自20世纪40年代氧气被引入抢救系统后,虽提高了早产儿的生存率,却使大量的孩子因晶状体后纤维增生失明,即视网膜病变。20世纪50年代,视网膜病变成为美国等发达国家早产儿致盲的重要疾病。20世纪60年代,氧的使用被强行削减,早产儿因呼吸窘迫而导致的脑瘫上升。20世纪70年代,氧又重新被使用。
诊治:把握时机是关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病程分为五期:
第一、二期病变有一部分可不治自愈。在此期间观察即可。第四、五期是视网膜脱离期,病变程度已很严重,四期手术治疗,视力预后差,到第五期,目前国外报道的最好手术效果仅可使视力恢复到0.01,仅有光感,大部分孩子都会终生告别五彩世界。因此,病程一至三期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治疗时间段,第三期是治疗的关键期,决定病儿是否手术。特别要提醒人们注意的是,从可治疗的三期到不可治疗的四期,病情变化非常快,只有短短的几周时间,而且从眼外观上看没有任何改变。这就要求儿科和眼科医生包括家长对疾病的变化有正确的了解。因为,错过了最关键的时间,孩子即错过了一个光明的世界。
新父母如何预防
1、 预防早产。
2、早产儿合理用氧:严格掌握给氧指征,选择好的给氧方式,氧疗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
3、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
我国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防治指南规定,对于出生体重< 2000g的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在出生后4-6w或矫正胎龄32w时开始进行眼底筛查,直至周边视网膜血管化。对于患有严重疾病的早产儿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
4、 健康教育:预防早产,对1-3期ROP早发现早治疗预后较好,ROP晚期,即使手术获得成功,也仅能使患儿的视力保持在较低水平。因此强调治疗的时间窗,及早发现进入阈值病变的患儿并及时治疗,是挽救ROP患儿视力的根本途径。
>>>推荐阅读
(责任编辑:张燕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