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青光眼,是一种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青光眼症状就是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而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导致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视力减退,失明只是时间的迟早而已,在急性发作期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尽早地普及青光眼常识、进行青光眼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是防止视神经损害和失明的关键。
青光眼可分为先天性、原发性、继发性及混合性青光眼。
先天性青光眼
1、婴幼儿性青光眼:此型多为0-3岁患儿。主要表现为出生后眼球明显突出、黒睛相对较大,颇似牛的眼睛,故称“牛眼”,怕光、流泪、喜揉眼、眼睑痉挛。此型的预防关键在于家长及时发现异常及医生的正确诊断。
2、青少年性青光眼:发病年龄3-30岁。发病隐蔽,危害性极大。近年来随着近视患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90%以上的青光眼患者是因“近视、视疲劳、头痛、失眠”,甚至不知不觉失明而来就诊。家长应携带子女每年做一次眼部健康检查以早期发现和干预。
原发性青光眼分为急性闭角型、慢性闭角型和开角型三种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生,是由于眼内房角突然狭窄或关闭,房水不能及时排出,引起眼压急剧升高而造成的。多发于中老年人,表现为突发的剧烈眼胀痛、眼红、视力锐减,伴头痛明显、恶心呕吐、血压偏高,此时全身症状较重易被误诊为胃肠炎、脑炎、神经性头痛等病变。如得不到及时诊治,24-48小时即可完全失明无光感。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此型占原发性青光眼患者50%以上,此型发作一般有明显的诱因,如情绪激动、视疲劳,用眼用脑过度,长期失眠,习惯性便秘、妇女在经期,局部或全身用药不当等均可诱发,表现为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虹视,头昏痛,失眠、血压升高。休息后可缓解,有的患者无任何症状即失明,检查时,眼压可正常或波动,或不太高,21-30毫米汞柱左右,眼底早期可正常,此型最易被误诊。如此反复发作,前房角一旦粘连关闭,即可形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3、原发开角型青光眼:25%的患者有家族史,绝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有的直至失明也无不适感。发作时前房角开放。此型人们最不易发现,平时定期健康体检眼压及眼部情况是关键。
继发性青光眼
由眼部及全身疾病引起的青光眼均属此类,病因颇复杂,种类繁多,现仅简述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
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由于屈光系统调节失常,睫状肌功能紊乱,房水分泌失衡,加之虹膜根部压迫前房角,房水排出受阻,所以引起眼压升高。此类患者的临床特点是自觉视疲劳症状或无明显不适,戴眼镜无法矫正视力,易误诊,故有屈光不正病史的患者一旦出现无法解释的眼部异常时应及时找有青光眼医生检查。
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眼内炎症引起房水混浊、睫状肌、虹膜、角膜水肿、房角变浅,或瞳孔粘连,小梁网阻塞,房水无法正常排出引起眼压升高。
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晶状体混浊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膨胀增厚,导致前房过度拥挤,狭窄,房水排出受阻,引起眼压升高。
4、外伤性青光眼:眼球钝挫伤所致房角撕裂、虹膜根部断离等使房水分泌、排出途径受阻继发青光眼视神经萎缩,眼压多迟发性升高。所以此型病人一般在外伤早期经西医处理后,认为就好了,不需再治疗,以致缓慢眼压升高导致失明。
混合型青光眼
两种以上原发性青光眼同时存在,临床症状同各型合并型。
青光眼的确诊主要依靠以下几项检查来确诊:眼压检查、视野检查、眼底检查、房角镜检查,特殊的患者需要检查电生理,神经纤维层厚度,角膜厚度等。
青光眼的治疗分药物治疗、激光虹膜周切及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早期确诊治疗后,患者多数可以保存现有视力,一旦发现过晚则会出现不可逆的视功能损伤,甚至失明。因此,青光眼防治的关键在于人们能了解青光眼的常识,早发现、早治疗。
(责任编辑:徐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