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专家指出:公共场所的卫生自然比不上家中,不卫生的手触摸了电子屏幕,又不自觉地去揉眼睛,增加了感染沙眼的几率。沙眼在眼科门诊较为常见,沙眼感染后早期几乎无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本病病变过程早期结膜有浸润,如乳头、滤泡增生,同时发生角膜血管翳;晚期由于受累的睑结膜发生瘢痕,以致眼睑内翻畸形,加重角膜的损害,患者的眼结膜、眼角膜都有可能与内眼皮“粘”在一起,如不治疗会致盲。潜伏期5~14天,双眼患病,多发生于儿童或少年期。
沙眼 多为急性发病,病人有异物感、畏光、流泪,很多粘液或粘液沙眼性分泌物。数周后急性症状消退,进入慢性期,此时可无任何不适或仅觉眼易疲劳。如于此时治愈或自愈,可不留瘢痕。但在慢性病程中,于流行地区,常有重复感染,病情加重。
急性沙眼呈现急性滤泡结膜炎症状,睑红肿,结膜高度充血,因乳头增生睑结膜粗糙不平,上下穹隆部结膜满面滤泡,合并有弥漫性角膜上皮炎及耳前淋巴结肿大。数周后急性炎症消退,转为慢性期。
慢性沙眼可因反复感染,病程迁延数年至十多年。充血程度虽减轻,但与皮下组织有弥漫性细胞浸润,结膜显污秽肥厚,同时有乳头增生及滤泡形成,滤泡大小不等,可显胶样,病变以上穹隆及睑板上缘结膜显著。同样病变亦见于下睑结膜及下穹隆结膜,严重者甚至可侵及半月皱壁。角膜血管翳:它是由角膜缘外正常的毛细血管网,越过角膜缘进入透明角膜,影响视力,并逐渐向瞳孔区发展,伴有细胞浸润及发展为浅的小溃疡,痊愈后可形成角膜小面。细胞浸润严重时可形成肥厚的肉样血管翳。
沙眼衣原体对四环素族、大环内酯类及氟喹诺类抗菌药物敏感。局部可滴用0.1%利福平或15%磺胺醋酰钠滴眼液,晚上用四环素软膏或红霉素软膏。急性期或严重的沙眼应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可口服多西环素或红霉素。
小编提醒:预防沙眼最重要的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对儿童要特别强调卫生教育和早期治疗。
>>>推荐阅读
2013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汇聚中国梦,2016年前消灭致盲性沙眼”。沙眼虽然有致盲的危险,但早期沙眼其实可防可控可治愈,因此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整形科毛真博士提醒,患了沙眼一定要坚持用药,患者和周边的人也应该注意个人卫生。
沙眼新发病例已非常罕见,但在少数干旱缺水、卫生习惯较差的乡村地区,还存在着散发的沙眼患者。眼科专家提示:如果眼睛经常出现畏光、流泪、倒睫、睑内翻、泪囊炎、干眼症甚至眼角膜溃疡等多种并发症,要尽早确诊,以防沙眼久病不治而最终致盲。
一般情况下,儿童易患沙眼。虽然现在此时是夏季,但是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仍然会容易患上沙眼。那么,要如何预防沙眼呢?
(责任编辑:徐惠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