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内斜视主要表现为眼睛中间的瞳孔天生或人为的都朝中间靠拢,看起来就像两只鸡斗架一样,所以也称为斗鸡眼,也叫做对眼。
斜视的形成根据发病年龄分为先天性斜视和后天性斜视。在出生后半年以内的斜视发病,称为先天性斜视。斜视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调查发现有些先天性斜视是遗传的。斜视发病在半岁以后的,称为后天性斜视。这种斜视通常是逐渐发展、加重的。高度远视的儿童发生内斜视十分常见。那么,如何检查发现内斜视呢?
内斜视还分为共同性内斜视、调节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下面一起来看看这几种内斜视的检查方法吧。
共同性内斜视的诊断
1、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表现
共同性斜视患者表现为眼球向内侧偏斜,看远看近时各个方向的偏斜角相等。
2、共同性内斜视的辅助检查
(1)眼球运动检查:观察双眼运动是否对称,有无运动限制或斜肌功能异常。
(2)眼科全面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和眼底检查,除外引起视觉剥夺的原因。
(3)其他:
1)视力:分别检查双眼视力(包括裸眼、矫正和小孔视力),确定有无弱视,注意有无跟球震颤。
2)用角膜映光法和三棱镜测量第一眼位和各方位的斜视度。
3)显然验光和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
调节性内斜视做哪些检查?
调节性内斜视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有两方面:
①高度远视状态需要很高的调节,因而出现内斜;
②高AC/A(调节性集合和调节的比率),同时伴有低度或中度远视(约1.5D远视)。
非调节性内斜视做哪些检查?
大部分非调节性内斜视的屈光不正为低度或中度远视。若存在屈光参差,可能会发生单眼弱视;若经常双眼交替注视,则双眼视力或矫正视力比较均等。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诊断】
根据发病于大龄儿童的内斜视,通过麻痹睫状肌下检影,矫正屈光不正后斜视角变小,但不能正位,AC/A比值正常,可以诊断。
【部分调节性内斜视的鉴别诊断】
(一)屈光调节性内斜视:由于远视未经矫正,过度使用调节引起集合过强,加上融合性分开功能不足,而引起内斜视。多为中高度远视,好发年龄为2~3岁,斜视角常在20△-30△。发病初期,内斜呈间歇性。戴眼镜矫正屈光不正后,内斜视消失呈正位。AC/A比值正常。
(二)非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发生与屈光因素无关,是调节与调节性集合间的一种异常联合运动,表现为调节力引起的一种异常高调节性集合反应。验光戴镜矫正远视后,视远双眼可以正位,视近仍内斜>10△以上。屈光状态可以是近视、正视、远视。看近内斜度大于看远内斜度,一般>10△以上。AC/A比值高。
(责任编辑:彭碧霞 )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