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与营养、代谢、环境和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机体内外各种因素对晶状体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紫外线照射、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严重腹泻、营养不良、机体外伤、阿司匹林和皮质类固醇应用、青光眼和遗传因素等均与白内障的形成有关。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视力下降 这是白内障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症状。晶状体周边部的轻度混浊可不影响视力,而在中央部的混浊,虽然可能范围较小、程度较轻,但也可以严重影响视力。在强光下,瞳孔收缩,进入眼内的光线减少,此时视力反而不如弱光下。晶状体混浊明显时,视力可下降到仅有光感。
2. 屈光改变 核性白内障因晶状体核屈光指数增加,晶状体屈折力增强,产生核性近视,原有的老视减轻。若晶状体内部混浊程度不一,尚可产生晶状体性散光。
3. 单眼复视或多视 晶状体内混浊或水隙形成,使晶状体各部分屈光力不均一,类似棱镜的作用,产生单眼复视或多视。
4. 色觉改变 患者对蓝光的色觉敏感度下降,晶状体核颜色的改变也可使患眼产生相同的色觉改变。
5. 视野缺损 晶状体混浊使白内障患者视野产生不同程度的缺损。
(二)体征 晶状体混浊可在肉眼、聚光灯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并定量。不同类型的白内障具有其特征性的混浊表现。对晶状体周边的混浊需散瞳后方可看到。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刘彩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