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癫痫医院 | 白癜风医院 | 皮肤病医院 | 宁波耳鼻喉 | 性病医院 | 东莞耳鼻喉 | 癫痫病 | 整形美容 | 不孕不育 | 广州耳鼻喉 | 太原耳鼻喉 贵州耳鼻喉 | 长沙耳鼻喉
    成都男科 | 深圳男科 | 广州妇产 | 厦门妇科 | 陕西男科 | 西安胃病 | 武汉医院 | 杭州男子医院 | 长沙妇科 | 喀什妇科 | 北京糖尿病 | 乌鲁木医院 | 男科阳痿
    首页 > 疾病大全 > 眼科频道 > 眼科疾病 > 其他眼疾 > 专家专栏 > 正文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2009年03月06日      家庭医生在线    我要评论(0)条评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可致眼部各组织发生病变,而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眼病不可逆盲的最严重的并发症。长时期的高血糖是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决定因素,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与病程和血糖控制程度相关,而年龄、性别和糖尿病类型则影响并不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50岁以上患者重要的致盲原因,在西方则成为首要致盲病。国内另一组调查显示:由于社会经济条件改善,人民寿命显著延长,我国糖尿病患者日渐增多,我国糖尿病患者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达44%~51.3%。除长期高血糖是产生DR的原因外,高血压、高血脂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 

        临床表现

        早期可无自觉症状,病变累及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减退。按病变严重程度将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生期和增生期,有利于了解该病例的预后和确定治疗方案。非增生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表现:视网膜静脉扩张、微血管瘤、深层和浅层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视网膜水肿,长期的黄斑水肿形成黄斑囊样水肿,视力明显下降。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当损害进一步加重,毛细血管闭塞较大面积缺血,则发生视网膜新生血管,进而新生血管由视网膜表面长入内界膜与玻璃体后界面间,形成纤维血管膜。新生血管易破裂出血,大量玻璃体积血、机化,导致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缺血区的视网膜产生的血管生长因子,经玻璃体进入前房,致虹膜、房角新生血管形成,最终导致继发闭角型青光眼即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而失明。

        治疗

        应严格控制血糖,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定期检查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
    1.光凝治疗  用于增生期。做全视网膜光凝,以防止新生血管形成,并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退化,阻止病变继续恶化。
    2.玻璃体切除术  玻璃体积血长时间不吸收、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特别是新发生的黄斑部脱离,应行玻璃体切除术。
    3.药物治疗  可用改善微循环药物,做为辅助治疗。

        预防

        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晚期严重损害视力以至致不可恢复盲,所以及时防治十分重要。发现糖尿病后,在内科医生指导下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定期检查眼底。一旦出现增生性病变或增生前病变,及早行激光光凝,防止进一步发生新生血管等一系列并发症,保存一定的视力。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及由此致盲者与日俱增,因此,加强科普宣传,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已成为防盲工作中的重要任务。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张燕君 )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999个字符
    已有2999条评论 点击查看>>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