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在调节放松状态下,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称为近视。近视的发生受遗传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综合影响。
根据屈光成分分类:1、屈光性近视:主要由于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屈光力超出正常范围,而眼轴长度在正常范围;2、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在正常范围。
根据近视度数分类:(1)轻度近视:≤3.00D;(2)中度近视:-3.00D~-6.00D;(3)高度近视:≥6.00D。
临床表现:远距视物模糊,近距视力好,近视初期常有远距视力波动,注视远处物体时眯眼。由于看近时不用或少用调节,所以集合功能相应减弱,易引起外隐斜或外斜视。
近视度数较高者,除远视力差外,常伴有夜间视力差、飞蚊症、漂浮物、闪光感等症状,并可发生程度不等的眼底改变,如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黄斑部出血或形成新生血管膜,可发生形状不规则的白色萎缩斑,或有色素沉着呈圆形黑色斑(Fuchs斑);视网膜周边部格子样变性、囊样变性;由于视网膜牵拉的关系,在年龄较轻时出现玻璃体液化、混浊和玻璃体后脱离等。与正常人相比,发生视网膜脱离、撕裂、裂孔、黄斑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危险性要大得多。常由于眼球前后径变长,眼球较突出,眼球后极部扩张,形成后巩膜葡萄肿。伴有上述临床表现者,称为病理性近视。
近视的矫治须先经准确验光确定近视度数,应用合适的凹透镜使光线发散,进入眼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上。矫正可选用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也可在医师指导下,有条件地选择屈光手术。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林嘉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