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健康播报说,北京市的糖尿病发病率由1994年的3.4%上升到6%,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糖尿病人超过了80万人,而且在发病的人里,有很多是中青年。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数也与日俱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其发病隐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极易被人忽视,一旦发现视力下降再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双眼失明。
72岁的林先生是北京某企业职工,已经有17年的糖尿病史,一年前感觉视力下降,没有太在意。去年12月,林先生左眼突然看不清东西,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检查,发现视网膜水肿、出血,视力仅为0.1,诊断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医生为林先生进行了视网膜激光治疗,视力恢复到0.4。该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杰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重要的眼部并发症,是致盲的原因之一。她提醒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定期检查眼睛,以便尽早发现和控制眼部并发症,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视力往往无法恢复。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
刘杰说,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糖尿病侵害眼部微血管引发的一种眼部疾病。糖尿病作为全身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其最大危害在于,它可引起病人多器官出现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是其中较为常见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多数常年伴有糖尿病病史和血糖指数控制不好的患者,最终都将面临眼部疾病。
临床统计证实,糖尿病致盲的发生几率是非糖尿病者的4倍,而每年新发生的失明病例中,糖尿病患者就占到12%,在眼科每年收治的病人中,糖尿病引起的眼部疾病患者占到30%以上。
糖尿病之所以会威胁眼部健康,主要是因为糖尿病在造成病人血糖代谢紊乱的同时,也侵害患者全身的大血管和微血管,可造成血管缺血、破裂等问题。而眼睛作为人体微血管分布最丰富的器官之一,随着血糖异常侵害微血管程度的不断加重,眼病就形成了。
糖尿病可引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虹膜新生血管和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眼外肌麻痹等各种眼部疾患,其中以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此病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重要原因。
有报道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经成为西方国家糖尿病患者双眼致盲的首要原因。我国糖尿病研究报道也指出,在新诊断的Ⅱ型糖尿病患者中,患有不同程度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占21%,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下者,视网膜病变发病率为38%~39%,病程在5~10年者发病率为50%~56.7%,而10年以上者发病率高达69%~90%。
■视网膜病变与血糖控制和病程有关
刘杰说,视网膜病变发病机理是在糖尿病的病程中,除碳水化合物新陈代谢不正常外,还有一些未明确的因素可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包括毛细血管基膜增厚、壁细胞消失、管壁的纤溶蛋白功能下降、血浆蛋白改变继发的血黏稠度过高、红细胞黏性异常和血流淤滞等。
糖尿病损害视网膜,主要是由于血糖增高、小血管管壁增厚、渗透性增大使小血管更易变形和渗漏。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性和视力下降的程度,与血糖水平控制情况以及患糖尿病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一般患糖尿病至少10年后才出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并随病程延长逐渐加重。临床上将此病的进程总体分为6期,前3期为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病情发展到4期后为增殖性视网膜病变。
在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期,视网膜小毛细血管发生破裂和渗漏,在每一膨大的毛细血管破裂之处,形成一个有血蛋白沉淀的小囊,荧光素血管造影有助于确定病变的程度。早期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可不引起视力下降,但视网膜小片出血可引起局部视野缺失。如果出血累及黄斑部视力将明显下降。
在增殖性视网膜病变期,视网膜损害刺激新生血管生长。新生血管生长,对视网膜有害无益,其可引起纤维增生,有时还可导致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也可长入玻璃体或引起玻璃体出血。与非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相比,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对视力的危害性更大,其可导致严重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严重的甚至手术也很难使视力重新恢复。
■预防视网膜病变要定期检查眼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已经成为引起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称,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数目前为1.94亿。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约为5%,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5000万,居世界第二位,并以每天至少三千人的速度增加,每年增加超过一百二十万,预测至2010年我国糖尿病人口总数将猛增至8000万到1亿人。
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健康播报说,北京市的糖尿病发病率由1994年的3.4%上升到6%,居全国各大城市之首,糖尿病人超过了80万人,而且在发病的人里,有很多是中青年。
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的不断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数也与日俱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因其发病隐匿,早期没有明显症状,极易被人忽视,一旦发现视力下降再到医院就诊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甚至导致双眼失明。
研究表明,有效的早期治疗,可以使90%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避免严重视力下降或失明。因此,刘杰强调,要加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预防知识的普及宣传,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1.控制血糖。血糖控制差是视网膜病变发生和发展最危险的因素。据统计,在我国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中,约有60%血糖控制很差。血糖控制越差,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就越高。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研究及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都证实,严格地控制血糖可以预防或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2.控制血压血脂。研究提示,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成正相关,降压、降脂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视网膜并发症的危险性。此外,高血压可使糖尿病患者黄斑水肿恶化,同时又易导致视网膜静脉闭塞,静脉闭塞进而导致视网膜内出血和视网膜水肿,最终导致新生血管的出现。控制血压、血脂有助于稳定病情和视力,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3.定期做眼底检查。糖尿病患者一经确诊应马上做一次全面的眼科检查,以后每年做一次眼部常规检查。糖尿病病史在5年以上者应每半年检查一次,已有视网膜病变者,每3个月要复查一次,在眼部出现异常表现时及时到医院就诊。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时,应当做眼底荧光造影,尽早发现视网膜血管的渗漏及微量出血,为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视力提供依据。
4.早期治疗。对已经发现有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可服用羟笨磺酸钙、阿司匹林、潘生丁、丹参及糖目宁等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以延缓病情发展;对已有明显新出血点者可以根据时机采用激光治疗以破坏新生血管和封闭渗漏的血管,延缓视力下降;如果视网膜病变已经到了中晚期,出现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就必须手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残存视力。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林嘉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