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专家: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副主任/教授 赵家良
我国低视力防治的目标和手段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已经计划在我国“十二五”计划期间开展低视力康复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残疾康复协会视力残疾康复委员会已于去年成立,开始全面推动全国的视力残疾康复工作。我国的一些眼科机构也正在建设低视力门诊,开展低视力的康复工作。这些都是我国从1983年在北京市眼科研究所成立首个低视力门诊以来。在低视力康复工作方面所取得的重大进展。关注低视力的防治和康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表明我们的社会已有足够的能力来关心低视力患者。减少由于视觉损害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功能性影响。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眼科事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从传统的疾病防治领域向着视觉康复领域拓展。为了促进我国低视力预防和康复工作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明确低视力的定义、低视力预防和康复的目标和方法。以及眼科医师在低视力预防和康复中应当发挥的作用。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眼保健水平不高。因此存在着大量的低视力患者。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调查发现单纯视力残疾的患病率达0.94%。加上多重残疾中的视力残疾者,视力残疾的患病率达到1.53%。以这一结果推算,我国单纯视力残疾的人数达1230.91万人,如果包含多重残疾者.达2003.50万人。如果以其中80%的患者可以通过治疗而提高视力来推算,我国至少有低视力患者400万人。更为严重的是,从1987年第一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至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18年间。视力残疾人数增加了165%。这一变化趋势与WHO对全球及我国的估计是一致的,可能与我国人口增加速度快和老龄化加剧明显有关,也显示了我国在低视力防治方面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和任务。
低视力对患者可以产生程度不等的危害。即使是视力或对比敏感度为中度受损的患者也常常不能阅读标准的印刷品和进行日常活动.视野严重受损的息者存在着定位和运动困难.视力和视野同时受损的人往往不能独自外出,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视功能受损后还影响到全身健康状况,例如增加跌倒或误服药物等危险。大多数低视力患者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安全和独立,需要家人或者社会的帮助,从而增加家庭和医疗系统的压力。因而加强低视力的防治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确定防治低视力的合理目标。才能使低视力防治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防治低视力应当包括低视力的预防和康复两个方面。都应当要有明确的目标。低视力的预防主要在于积极预防和治疗各种眼病,保护视功能,以免损害视力和视野。低视力的预防与眼病防治和防盲治盲密切相关。只有将眼病防治工作做好了,才能减少低视力患者;只有将防盲治盲工作开展好了,才能使大多数中度和重度视觉损害者恢复视功能,从而脱离低视力的状态。
低视力康复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减少视觉损害对低视力患者生活和工作的功能性影响,使其能够保持有成效的独立活动,提高其生活质量。对于一名具体的低视力患者,需要对其视觉损害状况进行量化分析,评估由于低视力而造成的功能损害及其使用残余视力的潜能通过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利用其残余视力,使患者能够独立完成日常活动。同时还需对由视觉损害所造成的情感和精神问题进行心理康复。要为患者提供社区和国家开展的低视力防治工作的相关信息,指导低视力患者选择合适的康复措施,鼓励患者积极地参与康复活动。
对于低视力防治工作者来说,主要的任务在于开展视觉康复。他们工作的对象是那些不能通过常规眼镜或角膜接触镜矫正的视功能受损患者,或者正在接受治疗但视功能受损病因不能去除的患者。低视力患者视功能损害的后果和康复的需求会因患者年龄和生活环境的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异。视功能受损的青壮年患者可能在提供工作机会、教育、承担家庭责任等方面需要帮助;而中老年患者可能因视功能的问题而失去健康、家庭、朋友,甚至继续工作的能力。但对于所有患者,视功能康复的目的是增加患者独立自主的能力,维持生活质量,并帮助患者解决视功能受损所致的社会心理学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视功能受损的各种病因非常重要。需要仔细地评估患者目前的眼部状况。并用标准的方法进行治疗,以便维持或使患者视潜能达到最大化。同时我们要注意到,造成低视力的疾病很可能是进行性的,低视力的严重程度有可能还会加重.因此定期评估视功能非常必要。应当进行综合眼保健,以便治疗和预防进一步的视功能损害。要训练患者有效地利用残余视力或者借助代偿性技术来适应环境和维持日常生活的独立性。一旦确定患者存在由视功能损害导致的独立生活困难,就马上开始进行低视力康复治疗,这样效果更好,而且也能帮助患者建立起面对和解决问题的信心。对于那些不能使用残余视力的患者,即使是严重的或极严重的视力损害者,通过学习适应性的技巧和训练,使用辅助设施,仍有可能具有完成日常生活活动的潜能。
${FDPageBreak}
目前,己有多种低视力的康复手段,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加以选用。这些手段包括修正眼镜处方、改善照明、增强对比、控制眩光、采用放大、确定暗点和进行旁中心注视的训练、采用非光学的适应性装置以及日常活动的适应性训练等.可以根据低视力患者的具体状态加以选用。
眼科医师在低视力预防和康复中的作用
虽然低视力的预防和康复治疗应当由政府有关部门主导,由多学科人员组成的团队来完成 但是眼科医生应当是团队的主导,这是由眼科医师的“防盲复明”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眼科医师可以在低视力的预防和康复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
首先,眼科医师熟悉各种眼病的防治。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措施,可以使大量的眼病患者避免发生低视力。患者在功能损害早期,其视力可能接近正常,对于其中相当多的患者,只要给予准确的屈光矫正,增加下加光的度数,就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功能。对于可以治疗的眼病,例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及时的手术治疗就可以恢复患者的视功能。对于一些可导致低视力危险的潜在眼病,如青光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进行恰当的治疗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预后。
其次,应当适时建立低视力康复门诊。大多数低视力患者首先是眼病患者,只是由于目前的医疗手段尚不足以解决所有的眼病,而使他们发展成为低视力患者,但他们仍然是我们眼科医师重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低视力康复门诊可以集中解决低视力患者所面临的特殊问题,对于推进低视力康复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建立低视力门诊也可以集中起一批在低视力康复方面有专长的眼科医师,推进低视力康复成为我国新的眼科亚专业,这对于持续做好我国低视力防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眼科医师在低视力康复中的最基本责任是提供咨询服务,建议患者采用低视力康复手段,以便应对视力损失所造成的后果,并提供恰当的低视力康复的信息资源。要做好这一项工作.大多数的眼科医师应当学习和掌握低视力康复的基本知识.了解低视力康复的基本措施和方法。例如适当地提高照明亮度、控制眩光、加强对比、采用助视器等就有可能解决患者的问题。一些非光学的适应性装置可以用于视功能损害患者,以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低视力患者还应当开展日常活动适应性训练.例如视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疾病,使其日常生活的活动变得更为复杂,低视力康复团队应当向他们提供个体化的培训,包括烹调、清洗、装饰、购物及室外、室内安全行走。当然这些培训通常由低视力治疗师来提供。但是在当前我国低视力康复队伍尚没有建立起来之前, 眼科医师应当承担提供咨询的责任。
虽然低视力康复工作已在我国开展多年,但就普及性和可及性来说还远远不能满足许多低视力患者的需求。因此我国眼科界应当与其他相关的部门共同努力,开创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杜丽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