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疗
健康生活
  • 养生
  • 营养
  • 两性
  • 精神心理
  • 中医
  • 育儿
  • 减肥
  • 女人
  • 美容
  • 整形
  • 健康新闻
  • 健康课堂
  • 家医互动
  • 即问即答
  • 健康WHY
  • 专家答疑
  • 整形圈
  • 医生圈
  • 病友圈
  • 数据中心
  • 疾病库
  • 医生库
  • 医院库
  • 药品库
  • 整形库
  • 器械库
  • 食材食谱
  • 母婴产品
  • 新闻 视频 养生 育儿 营养 中医 女人 减肥 整形 两性 妇科 男科 肿瘤 眼科 影像 肝病 骨科 糖尿病 心血管 论坛 即问即答

    癫痫医院 | 白癜风医院 | 皮肤病医院 | 宁波耳鼻喉 | 性病医院 | 东莞耳鼻喉 | 癫痫病 | 整形美容 | 不孕不育 | 广州耳鼻喉 | 太原耳鼻喉 贵州耳鼻喉 | 长沙耳鼻喉
    成都男科 | 深圳男科 | 广州妇产 | 厦门妇科 | 陕西男科 | 西安胃病 | 武汉医院 | 杭州男子医院 | 长沙妇科 | 喀什妇科 | 北京糖尿病 | 乌鲁木医院 | 男科阳痿
    首页 > 疾病大全 > 眼科频道 > 眼科知识 > 正文

    眼睛如何透视我们的健康?

    2011年10月19日      家庭医生在线整合    我要评论(0)条评论  

    眼睛如何透视我们的健康?

      最近有个病例:一个30来岁的妇女带儿子去检查眼睛,15分钟常规检查后,医生说她儿子可能有“食道返流”的问题,如果不注意,将来可能会发展成糖尿病。后来,她带孩子去大医院的内科检查,发现结果确实如此。

      在一些欧美国家,流行一种“虹膜诊断法”,即通过虹膜诊断身体健康状况。“虹膜诊断法”并没有在我国流行,西医眼科专家表示不了解这种诊断法。然而在中国传统遗产之一的中医领域,不仅早有通过眼睛诊断疾病的方法,而且现在已经有了新的突破——“望目辨证”诊断法。

      透过眼睛能够洞察身体

      记者曾看到这样一本书《解读虹膜——看得见的亚健康》,书里叙述透过虹膜能够反映出人体的某些疾病。有人解释这种诊断方法,是由于人体的内脏、器官、四肢在虹膜上各有一定的代表区。当人患病时,相应的虹膜区就会出现变化。

      对于虹膜诊断法,国内了解的人并不多。协和医院眼科专家王造文告诉记者,虹膜诊断法在我们国内没有应用,而且通过检查眼睛来观察身体的健康状况仅可作为参考,不能当作绝对的依据。其实,普通人也可以通过医书了解有关不同部位在眼睛上的具体表现。

      此外,对于西医的“体检查眼底”,王造文指出,查眼底,对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的诊断都有一定帮助,比如巩膜发黄说明可能有肝炎。一般人到40岁检查身体就要查眼底,透过眼底观察到身体的一些信息。

      协和医院眼科专家李莹认为:“眼底,是人体唯一可以看到血管的部位,因此和血管有关的疾病,都必须先要到眼科进行诊断。但是这不意味着眼睛能用作全身健康检查。”

    ${FDPageBreak}

    眼睛如何透视我们的健康?

      我国古代就有望目诊病

      “眼睛有神无神,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总体状况。眼睛明亮有神、黑白分明,身体状况就好。”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说。那么,中医学关于通过眼睛检查身体信息的解释又如何呢?

      国家级中医药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王今觉主任医师向记者介绍说,不用看眼底,外眼白睛上的血管就是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到的末梢血管,观察外眼可以发现五脏六腑所患病证,并可辨证施治。早在40多年前,幼承家学的王今觉便开始学习中医,他在明代王肯堂的《证治准绳》一书中发现了华佗有关望目诊病的一段话,大意是通过眼睛能够观察脏腑的受病情况。王今觉大学毕生后,在从医生涯中仔细观察,认真研究,总结出主要通过双目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出现的部位、形态、颜色、长度、宽度、浮沉及其相互关系等可以诊断人体脏腑所患疾病病机和证候的中医理论和具体方法。他发现,当机体出现病变时,白睛常见形态特征有斑、条、点、丘、岗等,常见的血脉特征有或沉或浮、增粗、变细、纡曲等,这些特征构成医者得出客观临床诊断的要点。例如:若白睛血脉色淡黯为虚寒,若出现于胃部,表明胃腑虚寒;若出现于脾胃部,则脾胃虚寒。

      王今觉认为,“望目辨证”的一个意义就在于研究眼睛与脏腑的内在联系,挖掘并整理出我国二千年前古代医学家的诊断理论和经验,能通过白睛特征和白睛血脉特征所属部位等临床表现,迅速、准确地诊断人体脏腑疾病病机和证候。他说:“‘望目辨证’是在《内经》及古代医家基础上结合学医40多年、20多万人次临床实践发掘、总结得出的诊断理论与方法,目前的临床实践证明‘望目辨证’诊断十分准确,当与舌诊、脉诊共同运用时,则临床诊断更加全面;若眼象与舌象、脉象不一致时,则以‘望目辨证’作为最终诊断,而取得理想疗效。”

    (责任编辑:杨金梅 )

    网友评论

    还可以输入2999个字符
    已有2999条评论 点击查看>>

    x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