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目前,开展近视手术的医院越来越多,然而在衡量手术效果时,许多患者仍将术后视力作为检验手术的唯一标准。但有关专家指出,同样是术后视力1.0的患者,他们所看到景物的清晰度并不完全一样。
据哈尔滨爱尔眼科医院近视手术专家介绍,从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的密度推算出人眼的极限视力实际可达3.0甚至更高,但由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对远视力的需要逐渐下降,角膜和晶状体等器官的光学性能退化等原因,导致出现各种像差(即实物与眼中成像间的差异),如球差、离焦、散光、彗差等。因此人眼在没有低阶像差(指近视、远视、散光)干扰的情况下,视力仅可以达到1.0~2.0。如果高阶像差(如慧差、影晕等)一并被排除,人类能达到3.0甚至更高的超常视力。但是这类像差是眼镜等屈光矫正器具所不能矫正的。
目前,较为传统近视手术方式也仅能矫正低阶像差。并且在手术后人眼总体像差比术前增加明显。术后仅仅通过视力表检查矫正结果是远远不能判断视觉质量的优劣的,因为视力表只是提供了眼球屈光准确程度的粗略信息,更多的细节被忽略了。同样是两个矫正视力达到1.0的人,他们真正的视觉质量可能存在巨大差别,虽然他们都能分辨出字母“E”的开口方向,但字母“E”在他们眼里可能一个是清晰的、边界分明的,另一个是模糊的,边界是雾化的。
针对这一情况,一些眼科医院开展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近视手术。它能够识别不同患者的眼部个体化差异,以达到消除或尽可能降低眼屈光系统的单色像差的目的,进一步提高术后视觉质量。
家庭医生在线专稿,转载请注明家庭医生在线;媒体合作请联系:020-37617238
(责任编辑:张莹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