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健管学会年会召开
2016年4月9日,第五届华南地区健康管理论坛暨2016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广东省健康服…[详细]
科技在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所谓保暖思淫欲,各式各样的色情刊物出现在了大街小巷,因此,儿童性教育逐渐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教育下一代“性问题”上,到底遇到什么瓶颈?我们的儿童性教育为何总是止步不前?精神上进步和物质上进步啥时能够同步?这些问题都需要全社会去逐一剥茧推敲。
一、儿童性教育,不只是一个“避孕套”
1、儿童性教育不能只停留在对性器官的理解
虽然我国10年前就开设了青春期教育课,但有关性的知识却过于简单、笼统,教师也很少能主动、清楚地讲述有关知识,孩子对于“性”的探索,只能说是停留在简单地性器官的了解。近年来,随着各种媒体坚持不懈地对“性教育”的大肆渲染和不良影像制品的传播。
儿童在广泛而频繁地接受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也包括性的信息,同时现在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家长对子女吃穿用是有求必应,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盲目给孩子经常吃洋快餐、油炸类膨化食品,还有补品、营养品的泛滥,令部分孩子出现了性早熟现象加剧。
加之学校、家庭性教育又不到位,儿童性教育已经彻底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难题。那么,我们的儿童性教育还只是模糊地去学习那些抽象的性器官课程吗?
孩子对于“性”的探索,不只是了解性器官那么简单。父母需要了解他们行为后面的好奇和渴望,帮助他们完成性的启蒙课。对器官的认识,是儿童性教育的第一课;没有性器官的参与而能得到爱、温暖、满足感、安全感、归属感,对孩子来说至关重要,都是儿童性教育必不可以少的内容。
2、儿童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教育
在国内,人们对性教育的认识一直以来有偏颇,常认为是性的生理教育,这是种技术观点的误解。其实性教育的核心是人格的教育,目的在培养健康人格。
其实性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性健康教育就是孩子人格的教育。儿童的性健康教育应该包含:性别的教育、爱与生命的教育、情感与责任的教育和道德与法制的教育。
性别教育包括生理的性别(两性生理差异)、心理性别(性别认同)和性别角色的教育;爱与生命的教育包括爱护自己的性器官,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热爱父母;情感和责任的教育包括青春期如何对待异性的情感,对自己的性行为负责任;道德与法制的教育包括如何管理好自己的“性”,使自己的性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和遵守法律的教育。
3、儿童性教育“尺度是关键”
现在,过多的性行为、性暴力充斥电视镜头,地摊上出售的小报小刊详细描绘性过程等内容,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部分少年儿童,促使他们提前性成熟。而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结构,使儿童体内过早地分泌出性激素。
也是引起儿童性早熟的原因。不同家庭的尺度是不同的。重要的不是尺度到底在哪里,而是明确有某种尺度需要孩子逐渐掌握。这种尺度同样不是通过长篇大论去灌输的。
家长成了儿童性教育的最大障碍
家长在对儿童做性教育时遇到的困惑可分两大类:一是因为观念守旧。中国长期处于一个性禁锢的文化环境中,性是一个敏感话题。
父母年轻时,就没接受过教育,如今咋跟孩子说性?突破羞涩重点是在父母如何去改变观念。
观念就像把无形的枷锁时时影响父母的行为教育举止。二是因为知识匮缺。许多家长不知该怎么说,于是将责任推给学校。但学校应试教育压力大,课表太满排不进去。此外,性教育涉及到性隐私,而孩子们的发育有早有晚,学校难以做到有针对性。
所以,家长要摒弃“羞于谈性、耻于谈性”的禁锢,不仅应向孩子传授人体结构和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还应该涉及生理、心理、社会、道德、伦理等诸多方面。
在面对孩子提出的关于性的问题,其实往往是父母自己想得过多,才羞于回答或者含糊其词。其实,孩子的想法很简单,父母正确的做法就是自然真实、且趣味明了地告诉孩子答案。
同时父母要与学校保持良好的互动通过老师去了解孩子在校时的行为表现,共同找出适合孩子的性教育方式。好让学校和家长的性观念不会滞后,跟上孩子的成长发育的需求。
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对性健康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这一现状,开辟新的教育体系性教育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最后呼吁,爱孩子,岂可没有性教育?
(责任编辑:方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