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锐湿疣 | 避孕方法 | 艾滋病 | 银屑病 | 红斑狼疮 | 前列腺炎 | 尖锐湿疣医院 | 大动脉炎 | 癫痫病|咽喉炎 | 痤疮 | 痔疮 | 甲状腺结节 | 尿路感染 | 生殖器疣 | 血管瘤 | 宫颈糜烂 | 红斑狼疮 | 股骨头坏死
成都男科 | 深圳男科 | 广州妇产 | 厦门妇科 | 陕西男科 | 西安胃病 | 武汉医院 | 杭州男子医院 | 长沙妇科 | 喀什妇科 | 北京糖尿病 | 乌鲁木医院 | 男科阳痿
首页 > 在线访谈
如何更好地控制哮喘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呼吸内科教授 蔡绍曦

 

    一、哮喘的流行现状及危害性怎样?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它发生在世界所有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初步估计,现世界上约有3亿人罹患哮喘。我国哮喘形势尤其严峻,哮喘患者几近2000万。尽管WHO制定并推行哮喘治疗指南已经10多年,但是哮喘发病率、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且很多哮喘患者未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其生活、工作受到严重影响。哮喘的医疗保健费用很高,在发达国家,在哮喘上使用的医疗保健费用,约占总费用的1%-2%。发展中国家,用在哮喘防治的费用也持续增长。因此哮喘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慢性疾病,大大增加了个人和社会家庭负担。

二、哮喘是一种什么样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到底如何?
   大量研究证实:支气管哮喘的本质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症,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炎症,即使在病情缓解期,气道内仍旧存在这种炎症。但引起这种的炎症的确切机制目前还没有完全弄清楚,肯定的是,遗传因素,环境诱发因素及免疫失调等与哮喘发病密切相关。

三、如何才能避免“乱投医”
   从医生角度,哮喘的诊断一般通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哮喘诊断试验是比较容易诊断的。问题关键是患者如何能够意识到自己有哮喘,然后到正规医院就诊并接受正规治疗。其实只要患者增加一些健康常识,这是完全做的到的。那么有哪些情况要高度怀疑是哮喘呢:出现反复发生的喘息、在清晨或夜间频繁的咳嗽、运动后出现咳嗽或喘息、闻到刺激性气味(如油烟,汽车尾气)或者天气一变化即出现咳嗽、喘息或胸闷、感冒症状“达到胸部”的或需要超过十天才能治愈的感冒,也有一部分患者只表现为持续的慢性咳嗽,就应该到正规医院就诊。对于儿童哮喘,绝大多数儿童具有过敏体质,过敏体质者轻则对鱼、虾、蛋等食物过敏,重则对牛奶、西红柿、棉絮,甚至是对某种特殊气味过敏。不少家长把孩子的过敏性哮喘当作感冒治,从而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4岁~14岁),如果反复发作转成成人哮喘就会增加治疗难度。因此家长增加哮喘防治知识非常必要,尤其是父母双方或一方有哮喘更应注意。

四、哮喘可以“治好”吗?
   因为哮喘病因非常复杂,目前还没有一种治疗哮喘的特效药。尽管哮喘尚不能完全治愈,但实践已经表明,只要按照国内外制定的哮喘防治指南规范治疗和管理,包括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通过呼吸专科医师哮喘患者可学会了解自己,如学习掌握日常生活工作中,哪些症状属于哮喘发作,并记日记,学会掌握自己,如平时应用哪些药物多大剂量控制症状,是否合理,需要调整剂量,如何调整等措施是有可能实现哮喘完全控制。临床实践表明,大多数哮喘患者的病情在3-6个月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也可以与正常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当前最权威的指南2006年全球哮喘创议(GINA)修订版明确提出当前哮喘控制标准主要包括下列8项指标:1.最少(理想是无)哮喘症状,包括夜间症状。2.最少(不常有)哮喘急性发作(包括加重)。3.无因哮喘加重而就诊。4.最少(或无)应用速效β2激动剂。5.无活动受限,包括运动。6.PEF(呼气流量峰值)变异率<20%。7.PEF正常或接近正常。8.最少(或无)药物不良反应。

四、有哪些因素易引发哮喘,哮喘为什么频频发作?怎样才能更好地减少哮喘发作?
   引起哮喘发生的危险因素众多,概括起来主要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个体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过敏性鼻炎、肥胖等。哮喘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倾向性。一般来说,双亲都是过敏体质或均患有支气管哮喘的,其子女哮喘的发病的几率大大增加患病率较多,过敏性鼻炎是哮喘的强力危险因素,其使哮喘发生的危险增加5倍。不少患者是同时存在患有哮喘和鼻炎。约有三分之一患者过敏性鼻炎同时患有哮喘,而也有近半数的哮喘患者同时存在过敏性鼻炎。最新研究数据也表明,肥胖不仅与哮喘发病率、严重程度有关,同时影响哮喘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另外精神状态对哮喘的发病有肯定作用,哮喘已被肯定是心身疾病,情绪低落是哮喘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也有一些研究提示,哮喘发病率的增高与高度焦虑及情绪波动有关。也有一些哮喘发作与月经有关,在妊娠后期有些哮喘病人病情可能好转。另外饮食过饱、进食太甜或太咸,也可以是引起哮喘发作的常见因素。近来有研究者调查发现,在怀孕期间多吃苹果的孕妇,其孩子患上哮喘的机会较少。对于某些阿司匹林敏感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也可引起哮喘发作。也有证据表明母亲的某些疾病及行为与孩子患哮喘有着很重要的关系。因此影响哮喘发病的个体因素也非常多,一般会因人而异的。
   而通常说的哮喘发作的诱因指的是外因(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室内尘螨、花粉、霉菌、动物的毛屑(尤其是猫)、蟑螂、吸入油烟、吸烟、被动性吸烟(是儿童哮喘的很重要的危险因素)、化妆品(香水、发胶、爽身粉)、职业性吸入物、牛奶、鱼虾、蟹、花生等。这些因素在哮喘发病和加剧中起触发作用,使病情严重和恶化。正因为环境诱发因素广泛存在,如果未加注意和避免,或者未查出明确的诱发因素,则可使哮喘病情反复,经常发作。
   冷空气刺激或气候变化等对哮喘的发病也有一定的关系,气候变化尤其是发生于季节变化时刻,患者往往在吹冷空气后诱发哮喘发作,表现在秋冬季节是哮喘的高发季节。
   呼吸道病毒性感染常常是诱发哮喘加重的重要因素,如普通感冒可导致哮喘急性发作。有证据表明:在上学儿童中将近80–85%的哮喘加重与病毒感染有关,而在成人也达60–75%。
   既然如此,我们应如何才能更好地控制哮喘,减少哮喘发作呢?
   因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与普通的肺炎、扁桃体炎症并不相同,哮喘一般并不需要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哮喘一经确诊,最好是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的、长期的、规律的治疗。当然首先还是寻找和避免哮喘诱因。由于每一个人诱因不尽相同,仔细分析非常重要,分析寻找的目的是为了去除诱发哮喘的因素,避免或减少哮喘发作。因为长期研究显示对于潜在的哮喘易感者,通过早期避免接触过敏原、调整饮食方案等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哮喘发作。然而一旦哮喘进入慢性阶段,对环境因素进行干预则几乎没有任何作用,因此早期干预对于哮喘患者来说显得非常重要。积极防治各种可能触发哮喘的不良外因,例如居室、生活环境、工作条件的改善,宣传戒烟,积极预防和及时治疗呼吸道感染等。
   如果患者伴随有过敏性鼻炎,则治疗哮喘的同时,必须治疗过敏性鼻炎,要采用系统、规范的治疗,以彻底控制过敏性鼻炎反复发作,尽早打断向哮喘发生发展的途径。如果患者超重或者肥胖,则早期控制体重对减少哮喘的发作,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比较有利。而有条件的话,患者可自行监测病情变化,家庭常用的有简便易操作的峰流速仪监测用力呼气峰流速变异率。而患者也可以记录哮喘日记,有些哮喘调查问卷可以在互联网或在推广手册上找到,患者在就诊前或在就诊期间就可以完成哮喘控制水平的自我评估。这些问卷有助于改进哮喘控制,也可增进患者与专科医生之间的交流。医生和患者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对治疗方案和哮喘控制水平进行周期性评估。同时哮喘患者应熟悉哮喘发作先兆表现及采取相应处理办法,学会在哮喘发作时进行简单的紧急自我处理办法。
   明确诊断为哮喘的病人,在避免各种诱因之后,那么坚持正规用药显得非常重要。当前哮喘的治疗方案主要分长期控制和快速缓解两个阶段。快速缓解是指对急性发作的患者治疗,也就是缓解气道痉挛的症状,主要使用解除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如短效β2受体激动剂如万托林来缓解患者急性症状,此类药物一般是按需使用,即当有气喘症状时才吸入。长期控制是指对哮喘患者平时包括未发作时也进行治疗,目的是改善哮喘患者存在的气管—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多数哮喘患者须采取长期药物治疗以便每天控制基础炎症以及预防症状和发作,而如季节性哮喘或者非常轻微的哮喘则只需要在一年固定的月份使用药物,至于长期用药到底要用多长时间可以完全停药,目前尚无定论,肯定的是随着哮喘的控制,其所需要药物控制的剂量是非常少的。
   既往对于哮喘治疗存在不少误区,很多病人认为哮喘不能彻底治愈,有气喘发作才到医院用药。也有不少哮喘患者认为口服药物治疗是最好的,然而当前控制哮喘气道炎症的首选治疗是吸入治疗,这样吸入用药的剂量可以非常低,仅仅是应用口服剂量的几十分之一,就可使哮喘患者以最少剂量的药物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如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长期规律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地控制多数哮喘患者的气道炎症。目前有些患者担心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而惧怕长期治疗或者干脆不用,这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其实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因为激素剂量小,进入机体排泄快,且是直接作用于肺部炎症部位,其副作用是非常少的。近年来GINA推广一种简易的联合吸入表面激素和长效β2受体激动剂治疗方法,这增加了哮喘控制率,减少了哮喘的发作,是当前临床哮喘治疗广泛采用的方法。
   同时患者必须认识到哮喘治疗转归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药物,还取决于病人是否正确使用药物。如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最主要的途径,病人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学习正确掌握吸入技术是哮喘良好控制的前提。
   综上所述,只要哮喘患者加强与专科医生的交流,增进对疾病的认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并坚持治疗,最后完全有可能达到哮喘“治好”目标。

下期预告
长期站立和久坐,小心下肢静脉曲张!
嘉宾:
广东省中医院大学城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黄学阳
  征集网友问题和意见
推荐访谈
给药时间影响治疗效果
降糖药物给药时间有讲究

南方医科大学附属珠江医院
内分泌科蔡德鸿主任
糖尿病日特别策划
糖尿病—儿童不可掉以轻心


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内科副主任
内分泌科主任杨华章教授
老少皆宜八段锦
常练八段锦,减压防失眠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
邹旭教授
预防耐药,避免乙肝患者
承担额外治疗成本


广州市卫生局副局长
唐小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