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新浪
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及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人类对乳腺癌的发病及疾病发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改变了过去认为乳腺癌只是局部疾病的观念,许多研究证实乳腺癌从起初发病时即表现为全身性疾病,乳腺癌从单细胞分裂繁殖到直径1cm大小肿块,需倍增30次,历时约3年以上,且在初期即可发生血行播散,从而作为全身性治疗的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在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乳腺癌化疗的药物繁多,不同药物的作用机理可能不同,主要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或RNA的合成,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微管解聚而阻止细胞的分裂繁殖,或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杀死或杀伤肿瘤细胞,药物到达体内各部位使肿瘤的原发灶及转移病灶缩小或消失。但是,体内一些分裂增殖迅速的正常细胞或组织如骨髓造血细胞、胃肠道上皮细胞及皮肤的表皮细胞可能被错误攻击,从而引起化疗最常发生的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等化疗副作用。
在上世纪70年代,最常用的化疗方案是CMF(环磷酰胺、氨甲喋呤、5氟尿嘧啶),以后随着阿霉素的问世,在80年代已经广泛证实CAF(环磷酰胺、阿霉素、5氟尿嘧啶)或CEF(E:表示阿霉素)的疗效明显优于CMF,90年代紫杉醇的诞生可以说是当代医学发展对乳腺癌治疗的一大贡献,含紫杉类药物的联合化疗明显提高了患者特别是中晚期乳腺癌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率。现代医学还证实了多种药物的联合应用疗效明显优于单药化疗,一般主张三周一次(即一疗程),共六个疗程,目前也有国际性临床研究初步表明两周或一周方案可能优于三周方案。近年来,对中晚期乳腺癌的病人可采用手术前化疗(亦称新辅助化疗)。
原发肿瘤的体积变化可作为化疗药物有效性的最可靠的判断指标。对具体某一乳腺癌病例化疗方案的选择,要根据其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瘤标志物的检查及患者危险因素的分析,并不是完全依赖于药物的价格,对部分病例采用较廉价的CEF方案即可获得理想的疗效,没有必要使用昂贵的含紫杉类药物的方案。
在化疗过程中几乎所有病人会出现种类不同或程度不一的副作用,主要有:血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疲乏、心率异常、肝肾功能受损及过敏反应等等,对此患者不必过多忧虑,采用适合于国人的一般剂量多数可较顺利完成六个疗程的既定方案,部分患者白细胞过低时可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提升白细胞数量,化疗前后注射止呕剂可预防及治疗恶心呕吐反应,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预防和治疗过敏反应,同时可适当减轻心、肝及肾脏的毒性反应,一般对脱发不必顾虑,治疗期间可佩戴假发,多数在化疗结束后约3个月,头发可逐渐长出,有的新生头发可能比以前的更为美观。另外,在化疗期间,患者应适当加强营养包括补充蛋白质、能量及维生素等,注意休息,保证睡眠,适当的体育锻炼,解除心理包袱,保持心情愉快和家庭和睦也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