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头痛是高血压危险信号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健康时报 

  头痛是高血压患者经常出现的症状,其诱发原因多种多样:有时是高血压本身引起的;有时是精神过度紧张引起的;更为严重的是,它还可能是中风的前兆。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千万别忽视了头痛这个危险的信号。

  卫生部北京医院心内科主任何青指出,高血压患者的头痛部位、性质及程度与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的不同发展阶段及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紧张性头痛,往往发生在高血压早期、血压波动在130~140/85~90mmHg的患者中,多为青壮年人,且头痛多局限于一侧或两侧的前头部及后头部。这种情况往往由患者长期精神过度紧张,或突然受到强烈的刺激、打击等引起,在血压升高的同时常伴头痛。这种头痛在患者服降压药,且血压降至正常时就会明显减轻或消失。

  血压波动于140~160/90~100mmHg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头痛可从颈枕部扩散至前头部、眼眶及太阳穴,头痛多为搏动性痛,常较剧烈。血压波动于160~190/95~120 mmHg之间者,以老年人居多。头痛常为全头痛,多不剧烈,常伴头昏、眩晕、头沉重、耳鸣或脑鸣等。

  血压波动在160~190/95~120mmHg之间者经常伴有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当患者突然血压上升时,往往出现意识模糊、全身抽搐、头痛、剧烈呕吐、暂时性视力丧失等症状。患者家属这时候一定要引起警惕,这很可能是脑中风的警讯,一定要马上把患者送至医院。

  此外,何主任提醒,季节更替时天气变化无常,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往往随着气温的变化而上下波动,从而导致头痛的出现。此外,由于天气转暖时人往往因为早醒而睡眠时间减少,睡眠不足可能引起精神紧张,导致紧张性头痛。这时应及时到医院查明病因,不要单纯依靠去痛片进行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高血压日的由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60年代末,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项目和相关疾病的监测活动。1987年,卫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订了防治研究的10年规划。自90年代以来,则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高血压小测试
中国卫生部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mmHg

mmHg

其他健康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