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高血压:咱和你没完没了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家庭医生 作者:陈国伟

  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中风、心肌梗死、猝死、心力衰竭、肾功能障碍等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这不但给个人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国家、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以及精神上的压力。因此,要降低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在治疗中至少要注意以下几点:

  根治高血压尚无灵丹妙药 

  人人都希望不会生病,生了病的人都希望药到病除,最好吃几天药或打几支针就能把高血压治好。但事与愿违,须知原发性高血压是全身性疾病,其发病机理十分复杂,按目前医学水平,绝大多数的病人需要终生治疗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几天不吃降压药血压又会升高。因此,笔者奉劝广大病人千万不要相信江湖游医和虚假广告的欺骗,高血压的治疗犹如一场持久战,企图短期内根治高血压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还是老老实实按医嘱长期服药、持之以恒降压,才能把高血压的并发症发病率降到最低水平。

  降压要达标

  毫无疑问,高血压病人血压降比不降好。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实,若能把收缩压下降1.2~1.3千帕(即9~10毫米汞柱),或将舒张压下降0.7千帕(即5毫米汞柱),就能把中风危险性降低36%~40%,心脏事件(心肌梗死、猝死)发生率下降25%~30%。但要最大限度降低并发症,还须根据各个病人的具体情况降压,对于无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不抽烟、不酗酒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病人,一般将血压控制在18.7/12千帕(即140/90毫米汞柱)以下即可;但对于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降得再低一些,最好能控制在16/10.7千帕(即120/80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压合并肾脏病者,若蛋白尿每天超过1克,则应将血压降到16.7/10千帕(即125/75毫米汞柱),而一天蛋白尿少于1克者,其目标血压是17.3/10.7千帕(即130/80毫米汞柱)。以往认为老年人、肾脏病病人、冠心病病人、糖尿病病人血压可以高一点的观点显然是错误的。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理想血压应该是小于16/10.7千帕(即小于120/80毫米汞柱),正常血压是小于17.3/11.3千帕(即小于130/85毫米汞柱),17.3~18.5/11.3~11.9千帕(即130~139/85~89毫米汞柱)已属于正常高值,对糖尿病病人来说应采取降压措施了。由此可见目前对高血压的治疗比以往更加积极,惟此才能降低并发症。

  治疗不仅仅是降压

  降压是治疗高血压的目标之一,但不是惟一。除按要求降压外,目前认为更重要的是保护易被高血压损伤的器官(医学上称之为靶器官),如心脏、脑、肾、眼底周围动脉等。因此,在选择降压药时,除注意降压效果外,还需要考虑药物对上述靶器官保护作用的大小,能否逆转已经损害的靶器官。例如高血压引起心脏肥大能否使之逆转,甚至恢复到正常,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当然具体药物选择主要依靠医生,但病人及家属也不可不知。如以往常用的降压药像利血平、复方降压素等对轻度高血压虽有较好的降压效果,但对逆转靶器官损害和对器官的保护作用就显得不足,且是短效制剂,因此不是理想的降压药。

  中、重度高血压必须联合用药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往往是海陆空协同作战的立体战争,这样才能克敌制胜,而单一兵种常难以取胜。事实上,在高血压治疗上也是如此,必须综合治理。对于轻度高血压,即血压在18.7~21.2/12~13.2千帕(140~159/90~99毫米汞柱)者,常常用一种降压药就能达到目的,但对于超过21.3/13.3千帕(160/100毫米汞柱)的病人往往需要联合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用机制不同的降压药,才能达到有效降压目标。因此临床上常采用复方制剂或联合用药,这样做不仅可以减少药物的剂量和副作用,且能起到协同作用。当然具体选择哪些药物联用应由医生决定,但病人及其家属应当有相应常识。

  不可“不拘小节”

  药物治疗固然重要,但是日常生活、饮食起居、七情六欲均可影响血压和药物的疗效。笔者曾遇到一位病人,虽然他能按医嘱服药且药量已超过常规用量,但血压总是控制不理想。原来该病人天天打牌到深夜,饮食无度,酗酒抽烟样样精,经再三劝告后,改正上述不良习惯,血压很快降至正常,且药量也大大减少。再如一位肥胖的高血压病人经减肥、低盐饮食和体育锻炼后,血压逐渐降至正常,甚至可以不用降压药。高血压病人只要注意上述生活作息,采取综合治理,高血压是完全可以控制的。

高血压日的由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60年代末,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项目和相关疾病的监测活动。1987年,卫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订了防治研究的10年规划。自90年代以来,则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高血压小测试
中国卫生部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mmHg

mmHg

其他健康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