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 SSI 文件时出错
血管外科专家的血管保护秘笈

 http://www.familydoctor.com.cn/ 来源:人民网-健康时报 作者:熊江雪

  如何防止血管疾病?北京朝阳医院血管外科副主任张望德说,关键在于日常生活中没有养成好习惯。其实,血管疾病看起来可怕,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一些小的细节,就有可能将它消灭于无形之中。

  第一招:多给血管做体操

  “生命在于运动”谁都知道,这个道理对于血管保健来说也同样适用。

  在血管外科,深静脉血栓等疾病原本是高发于老年人及手术后病人的疾病,但是现在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年轻人的身上,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血管不运动”。

  前不久,张主任接诊过两位患者,都是20出头的小伙子,就因为假期里天天玩电脑,几天几夜都不挪窝,结果等到假期结束,突然发现腿肿了,走不成路了,一检查发现是急性深静脉血栓。除了玩电脑,不少人打麻将也能坐上一天一夜不动,不仅紧张情绪会影响脑血管,长时间坐着还会伤着腿部的深静脉。

  类似情况的还有一些长期坐着办公的人,这些人从早坐到晚都是常事,血管长期处于循环滞慢的状态,很容易长出深静脉血栓。

  因此,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要长时间坐着,张主任都会记得时不常地给血管做做操,例如坐了一个小时后,起来活动10分钟,或者伸伸懒腰,或者坐着的时候不时地做抬腿的动作。

  另外,当张主任需要长时间坐着时,例如写论文,他会在脚下垫个小凳子,高度在10~20厘米之间,这样也对减轻血管压力有益处。

  现在的人,出门开车,上下楼坐电梯,根本没有锻炼的机会。长时间坐着本来就不好,而懒于运动则使这些人离血管疾病更近了一步。

  平常,虽然很忙,但张主任会尽量找机会锻炼。同事们都劝他买辆车开着来上班,可是他觉得这样就等于剥夺了运动的机会,上下班的时候,除非有急事选择打车,平常他都会采取走半小时加坐公交车的方式,这样一早一晚,他等于走了一个小时的路。

  第二招:穿双减压弹力袜

  在张主任接诊过的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很多都是需要长期站立工作的人,如售货员、老师等,因长时间站立,腿部承受的压力较大,所以对血管有很大的损害,易生成血管曲张。还有些人是由于身体太瘦,肌肉过于薄弱,相比较正常人而言,也容易发生静脉曲张。另外,孕妇、经常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人群,也是静脉曲张的高发人群。

  “其实,我们外科医生和护士中很多人也是静脉曲张一族,因为我们做一台手术短则一两个小时,长的站五六个小时都是常事。”张主任说,“不过,我有个绝招,做手术时我会穿着高弹力袜。”

  张主任所说的高弹力袜,其实专业名称叫做医用循序减压弹力袜,作用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心脏,通过压力的递减变化来帮助下肢静脉血回流,有效缓解或改善下肢静脉和静脉瓣膜所承受的压力。如果能天天坚持穿这种袜子,至少在知道自己将要长时间站立前预先穿好袜子,就能很有效地保护好腿部的静脉血管。而已经有了静脉疾病的人,坚持穿这种袜子还能够治病呢。

  “不仅我自己坚持这样做,我还劝同事们都这样做,在我们医院,就数我们科患静脉疾病的人最少。”张主任不无得意地说。

  现在很多女性患了下肢静脉曲张都不愿去治疗,怕在腿上留下瘢痕,其实,现在的医疗技术完全可以做到既治病又美观,因为现在有一种激光结合微创旋切的技术,手术后不仅好得快,而且在外表只留下几个几乎看不见的小黑点。

  张主任强调说,患了静脉疾病一定要早诊早治,一旦等到病情严重了,血管很容易破裂出血,而且也易形成溃疡,不易愈合。

  第三招:每天一碗燕麦粥

  张主任的体形可称得上胖,但他的血压、血脂一直都很正常,这一结果除了要归功于找机会运动与平常的一些保健措施外,在饮食方面张主任也颇有自己的主张。

  张主任的早餐通常都离不了一杯牛奶、一碗燕麦粥,牛奶可以补充足够的蛋白质,而燕麦中含有的膳食纤维则是降血脂、降低胆固醇的重要物质。要知道,膳食纤维的营养保健作用可有很多呢:控制体重和减肥;预防和营养治疗糖尿病;调整胃肠道功能(改善便秘并预防肠癌);降低血脂从而减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性;预防癌症等。

  而午餐,张主任通常会视有无手术而定,下午有手术,就要吃得饱一些,如果没有手术,就吃个八分饱。在蔬菜方面,每餐吃得种类越多越好,这样能摄取足够的维生素,而叶子菜则含纤维素多,紫菜、海带、海参、番茄、芹菜及茄子等都具有清热降血压的效能,想保护血管,不妨有意识地多吃一点。

  另外,吃饭时,一定要细嚼慢咽,张主任认为吃得太快往往会导致摄入热量过多,因为人的饱腹感要在20分钟左右才产生,放慢吃饭的速度不仅能让唾液充分分泌,帮助消化,还能避免在无意识当中吃得过饱。

  在喝的方面,张主任主张喝白开水,因为多数饮料中都含有较高的糖分,对血液成分有影响,也是动脉硬化的一个因素,所以,喝凉白开最健康。另外,喝点淡茶也不错。

高血压日的由来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60年代末,相关研究人员开始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防治项目和相关疾病的监测活动。1987年,卫生部先后成立了全国心脑血管病防治研究领导小组,并设立了办公室,制订了防治研究的10年规划。自90年代以来,则更加重视高血压的群体防治工作,制定了《全国心脑血管病社区人群防治1996~2010年规划》。1997年起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以高血压防治为重要内容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防治示范点。1998年,卫生部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的认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决定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防治高血压宣传活动的高潮。
高血压小测试
中国卫生部2004年《高血压防治指南》标准
mmHg

mmHg

其他健康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