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鱼精蛋白注射液”有“救命药”之称,是心脏外科手术必备药。然而从今年下半年起,南京、广州、济南、武汉、南通、北京等地医疗机构纷纷告急,甚至出现手术积压。 |
上海第一生化称,鱼精蛋白原料原由青岛一家企业生产供货,但由于近年上游供货成本持续上涨,去年底决定鱼精蛋白原料由公司自制。因为新制原料需三个月质量稳定性考察,所以出现了鱼精蛋白制剂阶段性产量减少的状况。另有业内人士表示,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原料标准、生产工艺和稳定性要求都有所提高,也使其生产难度加大。这些综合原因导致了此次药品出现暂时性紧缺。 |
全国只有三家企业有资质生产这种生物制剂。有批文的多多药业一名销售经理也称,“一直没生产,现在缺货,以后可能会生产,但不确定。”北京悦康药业近日已经恢复生产该药,首批药品已于上周供应给北京医院,但是由于产量有限,目前难以向全国其他地方供货。上海第一生化也表示,“鱼精蛋白长期维持每支十几元的低廉售价,影响了相关药企生产的积极性。”“鱼精蛋白”售价低廉利润太薄是企业不愿意生产的主因。
医药代表夏静认为,这不是利润低的问题,我觉得原因有两个,一是职能部门不作为,二是厂家竞争太激烈。不生产的药企因为其价格没能中标,没有医院要它的药了,这个药是有保质期的,如果没有销路,肯定就不会生产了。中标的企业不愿意生产,肯定是因为对价格不满意。因此药企消极生产、制造短缺,想‘逼’有关部门为了鼓励生产而提高药品价格。
卫生部称牵涉到药品断货的事应由国家药监局负责,而药监局则表示“药品停产属企业的市场行为”。两部委的表态,不说是推诿,至少也证明了政府干预药品生产的苍白无力,证明了有关部门对药品紧缺无有效的防范和应对之策。
在缺乏政府长效干预机制的语境下,这也只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能缓解危机却难治断货痼疾,解决不了鱼精蛋白全国性缺货及类似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危局。也就是说,如果鱼精蛋白等药品的产销仍无利可图,药品短缺问题就不会绝迹;即使鱼精蛋白不再短缺,还会有其他类似药品会步其后尘。
在鱼精蛋白之前,多年来屡有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危机出现,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危局已持续多年。而每当危机出现,有关部门政府都会“及时出手”,让危机很快过去,但这些临时措施无一例外的都没有破解廉价救命药全国性缺货的尴尬危局。 |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药企追求利润最大化,选择生产或销售能获得最大利润的药品,这无可厚非。但药品有别于其他消费品,除了盈利外,还有公益的特性。所以政府如何在药品的盈利和公益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企业有生产廉价救命药的积极性,让老百姓随时能用上廉价救命药,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副院长张旭建议,保障“好用价廉药”的生产供应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相关部门应定期对临床紧缺、脱销药品开展研究和评估,摸清需求,商定生产企业名单。对于临床无替代,但确有需求、利润较低的药品,相关部门采取相应的优惠政策,如由价格主管部门酌情调价、适当减免税收等,减轻企业负担,激励企业的生产经营积极性。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鱼精蛋白紧缺虽为个例,但反映出的是应如何有效平衡成本与定价,保障市场供应的问题。总体看我国药品产业产能过剩,供过于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有效提高产业集中度、完善定价机制都是相关部门应该考虑的。加大产业政策引导力度、进行财政税收补贴、灵活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药品招标方法、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等方面入手,鼓励企业从事这类产品的生产,有效保障市场供应。
像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建立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政府指定一些厂家生产,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障其合理利润,保证这类药品的稳定生存,就是一个最好的平衡点,这也是政府干预药品生产长效机制的体现。
据新浪网一项调查显示,目前“简单方便”和“价格便宜”正是市民选择网上购药的两大主要原因。国家对于网上药店的许可证审批非常严格,但正规的网上药店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而违法的网上药店却披着各种“权威外衣”纷沓至来,成为销售假劣药品的主要途径,因此药品网购需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