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摘要:患者在9月余前出现咳嗽的情况,一个多月后还出现少量的咯血丝痰,之后更是打算自行在当地药店购买“止咳水”治疗。然后其患上的中央型肺癌的治疗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该病与众多因素有关,包括吸烟、大气污染以及环境因素等都有重要关系。
基本信息:男性,78岁
疾病类型:中央型肺癌
就诊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就诊时间:2022年3月
治疗方案:化疗+免疫治疗+靶向药物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治疗七月,后续定时返院复诊
治疗效果:病情基本趋于稳定,症状有明显减轻
一、初次面诊
患者一边咳嗽一边诉说着自己的症状,在9月余前不知道为什么出现咳嗽的情况,本来以为只是普通的咳嗽就没有管,结果在一个多月后还出现少量的咯血丝痰,伴有咽部不适,咳嗽剧烈时自觉有气促,所以就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但可惜的是家属未能提供当时入院相关病例资料,所以也不能完整地追溯其治疗过程,只知道当初治疗好转后就出院了,但出院后症状仍反复发作,且呈逐渐加重情况。患者不想再入院治疗,所以打算自行在当地药店购买“止咳水”,显而易见“止咳水”是不会有太大帮助的。
二、治疗经过
于是在22年3月于我院就诊,行胸部CT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伴感染、肺气肿,右肺下叶软组织影,遂住院。1周后行胸部CT增强:右肺下叶支气管闭塞,右肺下叶不规则软组织肿块,考虑偏恶性肿瘤病变可能性,并阻塞性炎症改变,纵隔及右侧肺门有稍大淋巴结,慢性支气管,并肺气肿、肝脏囊肿。
PET/CT结果示:1.右下肺软组织密度肿块,糖代谢明显增高,增强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考虑中央型肺癌,并远端阻塞性炎症;2.不除外右侧肺门淋巴结转移;左侧肺门、纵隔多发大小不等淋巴结,糖代谢增高,考虑反应性增生;3.余两肺多发实性小结节,糖代谢未见增高,考虑炎性结节;右肺斜裂旁钙化灶;双肺肺气肿;4.双侧肾上腺结合部稍增粗,糖代谢轻度增高,考虑增生或生理性摄取,建议追踪。
为明确患者的肿瘤性质,决定再为患者进行一次病理活检,结果显示组织改变为低分化非小细胞癌,非特殊类型。而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所包含10个基因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病理活检报告
在结合患者的经济状况以及病情,3月先为其行培美曲塞 +替雷利珠单抗化疗,治疗过程顺利,患者也十分配合。后续修改治疗方案,在4月到6月为患者行替雷利珠单抗+培美曲塞 +贝伐珠单抗化疗四个疗程,过程也比较顺利。
治疗4程与首次进展后CT对比
但是在7月的复查中发现患者的病情略有进展,7月的复查CT结果显示:右下肺中央型肺癌较前稍增大,远端阻塞性炎症较前增多。所以更换了药物,改为予以贝伐珠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化疗三次流程,治疗过程顺利.
但好景不长,在10月复查CT则再次提示病情进展:右下肺中央型肺癌病灶较前增大,远端阻塞性炎症较前增多。自述精神可,神志清,胃纳欠佳,睡眠可,二便基本正常,体重较前减少10余斤,有咳嗽咳痰不适,咳痰不爽,且痰中带血丝。
10月再改用安罗替尼+诺维本胶囊治疗。目前情况稳定,症状有所减轻,先定期复查观察情况,后续有需要再进行方案改进。
三、治疗效果
患者在4月首次治疗后,过程都比较顺利,但在7月开始后又出现病情进展的情况,这在肺癌治疗中属于常有的事情。虽然遇到了病情进展的情况,但患者没有放弃治疗,我们作为医生也不能放弃。10月使用安罗替尼+诺维本胶囊治疗后,病情基本趋于稳定,症状有明显减轻。
四、注意事项
1、在治疗过程中保持乐观心态,同时在空余时间适当锻炼,饮食方面注意营养均衡;
2、预防感染、感冒,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地方;
3、有意识地规避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如烟、酒,也需要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
4、定期复查,遵循一定的复查时间,复查的项目一般包括胸部CT、颈部和腹部超声、骨扫描、脑部CT,以及常规的生化指标,如肿瘤标记物的复查,可动态观察患者情况,早期发现复发预兆;
5、积极配合治疗,遵照医生医嘱,按要求化疗及维持治疗。
五、医生感悟
中央型肺癌与众多因素有关,包括吸烟、大气污染以及环境因素等都有重要关系。而该病的治疗和预后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因此,当出现胸肺部不适时,一定要及时就医,同时要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已确诊的患者们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以获得最佳预后。
(责任编辑:陈添许 )
1.X线表现:详细>>
59岁患者,痰中带血2月,咳嗽3月。后经手术确诊为左侧中央型肺癌伴周围炎症。详细>>
摘要: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时会被医生告知需要更换方案。比如全大爷在经历更换药物时对医生更改治疗方案感到迷惑,担心自己病情又进展了,或……详细>>
摘要:53岁的刘先生因为长期慢性咳嗽、咳痰来就诊,加上有30年的吸烟史,确诊为肺癌,且出现了脑转移。这时候手术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我们选……详细>>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的发病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直肠、乙状结肠、盲肠、升结肠、降结肠及横结肠,近年有向近端(右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