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精编文章 > 正文

溶血性黄疸是怎么回事,该怎么办

2023-10-12 15:29:36      

溶血性黄疸可能是遗传、血型不合、疟疾、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溶血性贫血等原因造成,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

1、遗传: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结构或者是功能异常,使其更容易在循环中破裂,也容易增加溶血性黄疸的发生。可以到医院通过蓝光照射的方法降低血清中未结合胆红素,促进症状改善。

2、血型不合:母亲是RH阴性血,胎儿是RH阳性血时,母亲的免疫系统可能会产生抗Rh抗体,导致胎儿的红细胞受损,使皮肤和眼白变黄。建议到医院通过换血输血的治疗方法,减轻溶血,防止发生胆红素脑病。

3、疟疾:疟原虫进入人体后会侵入红细胞进行繁殖,当疟原虫成熟并离开受感染的红细胞时,会破坏红细胞,导致红细胞破裂和释放血红蛋白,也容易出现皮肤颜色发黄。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硫酸羟氯喹片、磷酸伯氨喹片、复方双氢青蒿素片等药物杀灭疟原虫,促进症状好转。

4、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该疾病会导致肝脏受损,无法正常产生或排泄胆汁时,也会导致皮肤黏膜呈浅柠檬黄色、尿液颜色加深等症状。可以遵医嘱服用拉米夫定片、恩替卡韦分散片、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等药物,抑制病毒感染,帮助改善症状。

5、溶血性贫血:该疾病会导致红细胞在体内发生异常或者容易受损,当红细胞破裂后,会释放血红蛋白到血液中,导致皮肤黏膜发黄和肝脾肿大等现象出现。可以到医院通过血浆交换治疗的方法,清除患者体内的异型红细胞和释放到血液中的有害产物。

当患者出现溶血性黄疸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根据引起的原因遵医嘱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有助于症状的改善。

本文指导医生:
麦韵屏
擅长疾病:
消化科常见病诊疗;慢性病健康管理;社区、企业健康管理推广。 [详细]

(责任编辑:苏雅婷 )

相关推荐

文章关键词: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

肝脾肿大:贫血严重者,肝脾恢复胎儿期造血而出现肝脾肿大。核黄疸:指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组织黄染,并致脑组织,尤其是基底神经核、……详细>>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

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间接胆红素增高。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呈酱油色,慢性溶血……详细>>

溶血性黄疸症状是怎么引起的?

溶血性黄疸,主要是红细胞本身的内在缺陷或红细胞受外源性因素损伤,使红细胞遭到大量破坏,释放出大量的血红蛋白,致使血浆中非脂型胆红素含量增……详细>>

溶血性黄疸的治疗

将宝宝暴露于波长440nm的光线下,能使他的血清胆红素下降,防止核黄疸的发生,如核黄疸已经发生则可使其恢复快一些。经这种光线照射后,胆红……详细>>

溶血性黄疸的诊断

黄疸: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血清胆红素上升很快,且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核黄疸:指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使脑组织黄染,并……详细>>

  • 贾金铭

  • 白文俊

  • 白迎堂

  • 曲晖

专家答疑少精症患者一定会不育吗?

广东省中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