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炽明 副主任医师
擅长:泌尿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的微创腔镜诊治....[详情]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和药物副作用、遗传突变、感染、ADAMTS13酶缺乏、自身免疫疾病等有关,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相关治疗,比如去除因素、抗感染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浆置换等。
一、原因
1、药物副作用:比如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免疫调节剂,可能引发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血小板被异常地破坏,使得免疫系统错误识别和攻击自身的血小板。
2、遗传突变:因子裂解蛋白酶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因子裂解蛋白酶酶功能减弱或缺乏,进而导致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
3、感染:某些艾滋、乙型肝炎病毒或体内的慢性炎症反应,在炎症刺激下,可能激活免疫系统,导致血小板异常和血栓形成。
4、ADAMTS13酶缺乏:ADAMTS13酶属于一种金属蛋白酶,主要负责降解因子,如果这种酶缺乏或功能异常,会导致血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异常增多,从而引发血栓形成。
5、自身免疫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免疫细胞可能异常活化,产生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和自身抗体。可以破坏血小板免疫细胞的激活和聚集,加速血小板的破坏和清除。
二、治疗
1、去除因素:如果是药物因素引起,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降低药物剂量或更换其他药物。
2、抗感染治疗:比如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需要进行抗感染治疗,可遵医嘱使用恩替卡韦片和拉米夫定片等药物治疗。
3、糖皮质激素:对于自身敏性疾病引起的该症状,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醋酸地塞米松片、甲泼尼龙片等。
4、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可以用来抑制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反应,帮助减少对血小板的破坏。常用的免疫抑制剂包括醋酸泼尼松片、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
5、血浆置换:将患者的血液中的异常血小板和其他血液成分与健康的血浆分离。目的是去除异常蛋白质,恢复血液的正常功能。
平时避免剧烈活动和过度劳累,一旦出现身体的不良反应,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责任编辑:苏雅婷 )
文章关键词:
名医大咖们为好医生打call
【羊城好医生专访实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蔡小燕 - 家庭医生在线视频频道
1-8届羊城好医生、南粤好医生颁奖典礼盛况回顾
【羊城好医生专访实录】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免疫内科主任蔡小燕
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以皮肤黏膜为主,表现为淤点、淤斑或紫癜、鼻出血、视网膜出血、生殖泌尿道和胃肠出血,严重者颅内出血,其程度视血小板减……详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严重的弥散性血栓性微血管病,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聚集消耗性减少,以及微血栓形成造成器官损害(如肾脏……详细>>
一场突发的罕见病突然降临,每天近1万毫升的血液需求,给原本安稳幸福的一家陡然蒙上了沉重的阴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刚从死亡线上挣扎回来、……详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及易消化饮食为主,避免进食粗硬食物及油炸或有刺激的食物,以免易形成口腔血泡乃至诱发消化道出血……详细>>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病,新生儿和90岁以上老年人均可发病,但发病高峰年龄是20~60岁,中位年龄35岁。本病起病多急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