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恐艾?这几种行为大可不必

2024-03-12 17:30:17      

在感染病科工作多年,我见证了太多因误解和恐慌而背负沉重心理压力的患者。但你知道吗?有些日常行为,其实根本没必要让你“恐艾”不已。今天,我就带你一起跳出恐艾的圈子,用科学的态度看待艾滋病。

让恐艾成为过去式,这样做更靠谱

1.日常接触无压力:握手、拥抱、共用餐具等行为,都不会传播HIV。HIV病毒需要进入血液、精液或阴道分泌物等体液才能传播,而日常接触是不会造成这些体液交换的。

2.蚊虫叮咬不传艾:蚊子、苍蝇等昆虫叮咬是不会传播HIV的。它们的口器结构决定了它们无法将病毒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所以,别再担心夏天被蚊子咬了会得艾滋病了!

3.避免高危行为是关键:虽然有些行为不会传播HIV,但避免高危行为依然是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重要措施。不安全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等行为都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一定要坚决避免。

4.科学防护,心中有数: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正确使用安全套、避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刀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物品,都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的方法。

与艾滋病感染者相处,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只要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并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我们就可以避免感染。所以,不要再让恐艾症束缚你的生活,让我们一起以科学的态度看待艾滋病吧!

本文指导医生: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疾病科 副教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常见传染病的诊治。 [详细]

(责任编辑:詹远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