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支气管肺炎:是否需要住院?治疗与护理

2024-03-18 19:17:33      

最近,一位患者来到我的门诊,她患有咳嗽、发热、胸闷等支气管炎症状。她担心自己是否需要住院治疗,因为她听说有些支气管肺炎患者需要入院治疗,而有些则可以在家里休息。

支气管肺炎需要住院吗?

支气管肺炎是否需要住院,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症状严重程度以及CURB-65评分。

CURB-65评分是一个评估患者危险等级的评分表,包括意识障碍、BUN(血尿素氮)水平、呼吸频率、血压和年龄五项指标。评分0-1为低危,通常可以在家治疗;评分2分属于中危,需要住院治疗;评分3-5分时为高危,需要住院或者ICU治疗。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轻,只有轻微的咳嗽、咳痰等症状,且CURB-65评分较低,那么可以在家进行一般治疗,如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保持充足的休息、多喝水、均衡饮食等。同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如罗红霉素颗粒、抗病毒颗粒、小儿止咳糖浆等。

如果患者的病情较重,出现高热、呼吸急促、胸痛等症状,或者CURB-65评分较高,那么就需要住院治疗。在医院,医生可以对患者进行更全面的检查和治疗,如吸氧、静脉输液、抗生素治疗等。对于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还需要进行ICU治疗,以提供更为严密的监护和治疗。

支气管肺炎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对于轻度的支气管肺炎,通常可以在家中进行药物治疗。医生会开具抗生素、止咳药和退烧药等药物,根据患者的症状和病情严重程度来确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1)抗生素:支气管肺炎的抗生素选择取决于感染的病原体。如果患者是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等细菌引起,可以口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如头孢克洛、头孢呋辛、头孢地尼等,或者阿莫西林。如果是由支原体、衣原体或军团菌感染引起,则需要口服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敏感的抗生素。

(2)止咳药:止咳药的选择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氢溴酸右美沙芬胶囊能抑制延髓的咳嗽化学感受器,达到良好的止咳效果。但在使用止咳药时,应注意避免过度抑制咳嗽,以免痰液无法排出,加重病情。

(3)退烧药:如果支气管肺炎患者伴有发热症状,且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热药物进行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

2、氧疗:当患者的动脉氧分压低于正常水平(通常为80毫米汞柱以下)时,或者出现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表现时,应考虑进行氧疗。

氧疗的方式:

(1)鼻导管吸氧:这是最常用的氧疗方式,通过鼻导管将氧气输送到患者鼻腔,进入肺部。鼻导管吸氧的流量一般控制在1-2升/分钟,以避免高浓度氧疗可能带来的副作用。

(2)面罩吸氧:对于需要较高氧流量或不能耐受鼻导管吸氧的患者,可以使用面罩吸氧。面罩吸氧可以提供更高的氧浓度,但也可能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3)机械通气:对于病情严重、呼吸困难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机械通气可以通过呼吸机向患者肺部输送氧气,帮助患者维持正常的血氧饱和度。

3、支持疗法: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维持适宜的室温和湿度,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鼓励患者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保存体力。对于无法进食或进食困难的患者,提供肠道外营养,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和能量。经常变换体位,以减少肺部淤血,促进炎症吸收。

支气管肺炎的日常护理:

1、充足休息: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证7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特别是在发病初期,应避免过度劳累。随着病情的恢复,可以适当增加活动量,但要避免剧烈运动。

2、保持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空气污染,确保室内湿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患者应避免吸烟或接触二手烟,减少肺部刺激。

3、多饮水:鼓励患者多喝水,以稀释痰液,促进排痰。饮食应保持清淡、易消化,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例如梨、苹果、青菜等,以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例如葱、姜、蒜、肥肉等,以免加重病情。

4、避免接触患者:支气管肺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应避免接触其他人,以减少病毒和细菌的传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体温、咳嗽、咳痰等症状的变化。如出现高热、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加重,应及时就医。

对于支气管肺炎患者是否需要住院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来决定。对于轻度的支气管肺炎,可以在家中进行药物治疗,并注意日常护理措施,有助于康复。但对于病情较重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以便及时监测病情并进行有效的治疗。在确定治疗方案时,应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治疗。

本文指导医生:
李静丽
擅长疾病:
其他疾病、肺炎、上呼吸道感染、胸膜疾病、睡眠障碍,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 [详细]

(责任编辑:赵烈霞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