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耐药性详解其含义及自测法,抗药性恢复的那些事

2024-03-19 21:27:26      

上周末和邻居老王闲聊时,他提到自己一直服用的高血压药好像不如以前有效了,怀疑自己产生了耐药性。这一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毕竟耐药性是我们在使用药物治疗疾病时难以回避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耐药性这个“东西”。

一、耐药性是什么意思?

耐药性,顾名思义,就是微生物、寄生虫或者肿瘤细胞等在长期接触某种药物后,对该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的现象。通俗地说,就是原本能够杀死或抑制它们的药物,现在变得不再那么有效了。

二、如何判断自己是否耐药了?

1.效果减弱:如果你在规律、足量服用某种药物后,原本有效控制的症状(如疼痛、发热、血压等)再次出现或加重,可能意味着产生了耐药性。

2.病情进展:例如,对于感染性疾病,原本好转的病情突然恶化,或者对于癌症治疗,肿瘤大小不再缩小甚至增大,都可能是耐药的“信号”。

3.医学检测:通过实验室检测(如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基因检测等),可以准确判断是否产生耐药性。

三、发现自己可能耐药后怎么办?

一旦察觉到药物效果减弱,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如实反馈病情变化。医生可能会调整药物种类、剂量或联合用药方案,甚至可能需要重新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新的治疗方案。

四、抗药性多久能恢复正常?

抗药性的恢复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标准,因为它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药物种类、个体差异、治疗方案调整的及时性等。

总结来说,耐药性是我们不得不正视的医疗现实,了解其含义和自测方法有助于我们更早发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调整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家医羊羊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