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晨起脚后跟疼,迈开几步竟神奇舒缓?

2024-04-07 15:48:07      

近日,门诊来了一位年轻患者小李,他因为跳绳后脚踝疼痛前来就诊。小李表示,他最近开始跳绳锻炼,但每次跳绳后都感觉脚踝不适,怀疑是跳绳着地方式不当所致。经过详细检查和询问,我发现小李在跳绳时确实是脚尖着地,这很可能是导致他脚踝疼痛的原因。那么,跳绳时到底是脚尖着地好还是全脚着地好呢?

跳绳时脚尖着地有何影响?

1.冲击力集中:脚尖着地跳绳时,冲击力主要集中在脚尖和前脚掌,可能导致足底筋膜张力过大,引发足底筋膜炎。

2.关节压力增大:踝关节在脚尖着地时承受更大的剪切力,长期如此可能增加踝关节受伤风险,如应力性骨折、韧带损伤等。

3.运动效率:脚尖着地方式有助于提高跳绳速度,但对于初学者或关节脆弱者来说,可能并不适宜。

全脚掌着地跳绳有何优劣势?

1.分散冲击力:全脚掌着地跳绳时,足弓可以起到良好的缓冲作用,冲击力更均匀地分布在脚底,降低了足底筋膜和踝关节受伤的风险。

2.关节保护:相较于脚尖着地,全脚掌着地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膝、踝关节的自然屈伸,减少关节磨损。

3.学习难度:对于初学者而言,全脚掌着地可能较易掌握,但可能会影响跳绳的速度和连贯性。

如何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跳绳方式?

1.身体条件:有足底筋膜炎、踝关节疾病史或关节较为脆弱的人群,推荐使用全脚掌着地的方式跳绳,减少对足底和关节的额外压力。

2.运动目标:追求速度和爆发力的运动员或跳绳高手,可以在掌握了正确的跳绳技术和具备一定的足踝力量后,尝试脚尖着地跳绳。

3.逐步过渡:初学者可以从全脚掌着地开始训练,随着力量与技巧的提升,逐渐过渡到混合着地(前脚掌加部分脚跟着地)或脚尖着地的方式。

跳绳训练的其他注意事项

1.热身与拉伸:每次跳绳前务必做好至少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包括足踝关节的旋转、踮脚尖等动作,并进行足底筋膜和小腿肌肉的拉伸。

2.训练强度:新手跳绳者可从每次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20-30分钟,每周3-5次为宜。

3.鞋子选择:穿着具有良好缓震和支撑性能的运动鞋,可以进一步减轻跳绳对足踝的冲击。

跳绳作为一项普及广泛的运动,选择合适的脚部着地方式至关重要。脚尖着地虽然有利于提高速度,但对多数普通健身者和关节较弱的人来说,全脚掌着地或混合着地可能更为适宜。不论采用何种方式,都要注意热身、合理控制训练强度,并选择适合的运动装备。若在跳绳过程中出现持续的足底或踝关节疼痛,应立即停止跳绳,并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每个人的体质和运动需求不同,建议在专业指导下进行跳绳训练,以确保运动安全并达到理想的锻炼效果。

本文指导医生:
陈乐天
擅长疾病:
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银屑病关节炎等脊柱关节病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 [详细]

(责任编辑:家医羊羊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