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大肠包小肠”揭秘:肠套叠知多少?

2024-04-08 14:43:57      

在一次深夜急诊值班中,我接待了一位因剧烈腹痛前来就诊的年轻人。经过一系列细致的问诊与检查,最终确诊为大肠套叠,也就是民间所谓的“大肠包小肠”。这里的大肠套小肠并不是美食界流行的创意小吃,而是一种需要紧急处理的急性病症。这位患者在经过成功的手术复位与精心的术后护理后,顺利康复出院,这也引发了我对肠套叠这一病症的关注和深度科普。

一、“大肠包小肠”是什么意思?

“大肠包小肠”是肠套叠的通俗说法。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部分滑入相邻的肠段,导致肠道梗阻、血运障碍等症状。这种情况就像一段水管插入另一段水管,使得肠道无法正常工作。

二、肠套叠的原因

1.婴幼儿肠道淋巴组织丰富,容易受到感染,导致肠道肿胀;

2.肠道功能不稳定,易发生痉挛;

3.其他疾病,如肠道肿瘤、息肉等,也可能导致肠套叠。

三、治疗方法:

1.非手术治疗:通过空气或水溶性造影剂进行灌肠,使肠套叠复位;

2.手术治疗: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除坏死的肠段,恢复肠道通畅。

三、如何预防肠套叠?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饥饿或过饱;

2.注意食物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预防肠道感染;

3.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肠道功能;

4.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疾病。

总结起来,肠套叠并非玩笑话中的“大肠包小肠”,而是一种需要我们认真对待的急腹症。无论是婴幼儿还是成年人,通过了解其病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及在症状出现时及时就医,都能够有效降低肠套叠带来的危害,保障肠道健康。

本文指导医生:
麦韵屏
擅长疾病:
消化科常见病诊疗;慢性病健康管理;社区、企业健康管理推广。 [详细]

(责任编辑:家医羊羊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