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老人摔倒后:观察期、预警信号

2024-04-10 16:56:53      

有没有经历过家中老人意外摔倒的惊魂时刻?那一刻,你是否手忙脚乱,不知所措?别慌,作为一名非医生但热衷于家庭安全研究的“防摔侦探”,我将结合个人经验与专业知识,为你揭秘老人摔倒后应观察多久以确认无大碍,哪些症状意味着可能需要就医,以及如何预防老人再次摔倒。准备好了吗?咱们这就出发,为长辈们的安稳生活保驾护航。

一.观察期:摔倒后的“黄金72小时”

1.初判阶段:摔倒后立即观察老人的精神状态、疼痛部位、能否自主活动等。若无明显骨折迹象、意识清醒、能自行起身行走,初步判断可能无大碍。

2.观察期设定:医学研究表明,老人摔倒后至少需观察72小时,以确保无隐匿性损伤。这段时间内,要密切关注老人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可能的并发症。

二.预警信号:这些症状,别忽视。

1.疼痛加剧:摔倒后疼痛持续加重,尤其是某个部位疼痛明显,可能提示骨折、扭伤等。

2.活动受限:手臂、腿部活动范围受限,或者无法承重,可能是骨折或韧带损伤的表现。

3.肿胀淤血:摔倒部位出现明显肿胀、淤血,或周围皮肤变色,可能伴有内部损伤。

三.防摔攻略:让意外“绕道走”

1.居家环境改造:去除家中地面湿滑、高低不平、杂物堆积等安全隐患,安装扶手、防滑垫、夜灯等辅助设施。

2.穿着适宜:鼓励老人穿防滑鞋、宽松舒适的衣服,避免拖鞋、长裙等增加跌倒风险的穿着。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眼科、骨密度、平衡能力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影响平衡的疾病,如白内障、骨质疏松等。

老人摔倒后,72小时的观察期至关重要。在这期间,警惕疼痛加剧、活动受限等预警信号,一旦出现,立即就医。同时,通过家居改造、穿着适宜、定期体检、锻炼增强和药物管理等全方位防摔攻略,让意外“绕道走”,让长辈们安享稳稳的幸福晚年。

(责任编辑:家医羊羊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