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解密伤口世界:外渗与渗出的不同之处及应对策略

2024-04-11 11:24:45      

小李在术后恢复阶段,发现伤口有些许液体流出,护士称其为“外渗”,有时又称为“渗出”。究竟这两个术语有何区别?让我们一起解开这个谜团。原来,“外渗”与“渗出”分别代表伤口愈合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病理现象,对症护理才能确保伤口早日康复。

医学术语解析

1.外渗:主要是指在静脉输液、注射或伤口包扎过程中,原本应在血管内部流动的液体(如药物、血液等)意外地流入周围组织间隙的现象。例如,静脉输液时针头未在血管内或贴膜破损导致药液漏出。

2.渗出:在创伤、炎症或手术后愈合过程中,伤口部位由于炎症反应,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和白细胞等体液成分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的积聚液体。比如,术后伤口处可能出现淡黄或血色的液体,即为渗出液。

症状识别与护理要点

1.外渗识别与处理:

-监测:留意输液部位是否有肿胀、疼痛或硬结,皮肤颜色是否改变。

-处理:一旦发现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抬高患肢,必要时由医护人员重新定位穿刺点或进行局部处理。

2.渗出识别与护理:

-观察:伤口敷料上是否存在湿润、浸透或有颜色变化的液体,触摸伤口周围皮肤温度是否升高。

-护理:根据渗出程度选择合适的敷料,轻度渗出可选用吸收力强的敷料,重度渗出则需及时更换敷料,保持伤口清洁干燥。若渗出物异常,如脓性分泌物,则需考虑是否存在感染,及时就医。

综合护理建议

1.定期评估:无论是外渗还是渗出,都需要定期观察和评估,记录液体性质、量的变化。

2.恰当处置:遵循医嘱,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如更换敷料、局部冷敷、使用抗炎药物等。

3.生活调整:保持伤口部位清洁卫生,穿着宽松舒适衣物,避免压迫伤口;合理膳食,增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食物,促进伤口愈合。

外渗与渗出虽同属体液流失,但来源和机理各异,对应的护理措施也不尽相同。精准识别并妥善处理这两种情况,是促进伤口愈合、避免并发症的重要环节。让我们携手科普,为健康保驾护航。

本文指导医生:
聂志扬

聂志扬

北京医院 内科  副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心律失常I冠心病I高脂血症I高血压I肺炎I上呼吸道感染|糖尿病I甲状腺疾病 [详细]

(责任编辑:家医羊羊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