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百度mip专家冠名文章 > 健康笔记 > 正文

肝蛭病的真凶是谁?如何防御和治疗?

2024-05-23 17:49:40      

上周,我的诊室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渔民老李,他满脸困惑地向我诉说:“医生,我近来总觉着腹部不适,渔村里的老人说可能是肝里长了‘蛭’,这到底是咋回事?”老李经过详细的检查,确诊为轻度肝吸虫感染。在遵循医嘱完成药物治疗后,他的症状显著改善,复查显示体内虫体已被清除。

一、肝蛭病的病原体

肝蛭病是由一种名为肝蛭的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肝蛭是一种微小的生物,主要寄生在动物的肝脏和胆管内,也能感染人类。

二、传播途径

肝蛭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

水源传播:肝蛭的卵或幼虫污染水源后,人们饮用或接触这些水源就可能被感染。因此,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或接触污染的水源是肝蛭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食物传播:肝蛭的卵或幼虫可能附着在水生植物或水生动物的表面,人们食用这些未经充分烹饪的食物也可能被感染。

三、预防措施

为了预防肝蛭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注意饮用水安全:饮用经过煮沸或消毒的自来水,避免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

讲究食品卫生:食用水生植物或水生动物时,要确保充分烹饪熟透,避免生吃或半生吃。

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水源和食物后。

四、感染后的典型症状

肝蛭病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典型症状:

发热:持续低热或高热。

右上腹不适:疼痛、压痛或腹胀。

黄疸:皮肤、巩膜发黄。

肝功能异常:转氨酶升高等。

五、治疗方案

对于肝蛭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以下方案:

驱虫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驱虫药物,如吡喹酮等,以杀死或驱除体内的肝蛭。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症状,给予相应的治疗,如退热、保肝等。

支持治疗:加强患者的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

总之,肝吸虫病虽不常见,但危害不容小觑。通过科学饮食习惯与个人卫生防护,我们完全可以避免这场“水中危机”。保持警惕,让肝吸虫无处遁形。

本文指导医生:
陆海英

陆海英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感染疾病科 副教授  主任医师 
擅长疾病:
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常见传染病的诊治。 [详细]

(责任编辑:家医羊羊 )

相关文章推荐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