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扎针灸是否存在副作用?

2025-02-26 10:17:54      家庭医生在线

扎针灸可能存在晕针、感染、损伤内脏、滞针、出血等副作用。

1. 晕针:部分人在扎针灸过程中可能出现晕针现象,表现为头晕、眼花、心慌、面色苍白、出汗,严重者会出现晕倒。这主要是由于患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或空腹、疲劳状态下接受针灸,以及针刺手法过重等原因引起。

2. 感染:如果针灸操作时使用的针具未严格消毒,或者针刺部位皮肤没有清洁到位,很容易导致感染。轻者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红肿、疼痛,严重时可能引发全身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

3. 损伤内脏:在一些特殊部位进行针灸时,如果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损伤内脏。例如,在胸部、背部等靠近内脏的穴位针刺过深,可能会刺伤肺脏,引起气胸,患者会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4. 滞针: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疼痛的现象。多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

5. 出血:针刺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血管导致出血。一般情况下,少量皮下出血会形成瘀斑,可自行吸收。但如果损伤较大的血管,可能会出现较严重的出血,甚至形成血肿。

扎针灸虽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可能存在一些副作用。不过,只要选择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这些副作用大多是可以避免或减少发生的。在接受针灸治疗前,患者应如实告知医生自己的身体状况和病史,以便医生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