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肠内营养,给你的肠道一份温暖的关怀》

2025-03-07 18:08:48      家庭医生在线

肠内营养对肠道健康十分重要,涉及营养支持方式、适用人群、营养制剂选择、实施途径、注意事项等方面。

1. 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是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相较于肠外营养,它更符合生理状态,能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有助于肠道屏障功能的维持,减少细菌移位和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2. 适用人群:适用于许多人群,如不能经口进食但胃肠道功能正常或部分正常的患者,像昏迷、口腔疾病患者等;还有胃肠道功能减弱但仍有一定消化吸收能力的患者,例如短肠综合征患者在肠道代偿期等;另外,一些需要营养支持以促进康复的患者,如大手术后、创伤后的患者等也适用。

3. 营养制剂选择:常见的肠内营养制剂有整蛋白型、短肽型和氨基酸型。整蛋白型制剂含完整的蛋白质,口感较好,适用于胃肠道功能较好的患者;短肽型制剂蛋白质已被水解为短肽,更易吸收,适合有一定消化功能障碍的患者;氨基酸型制剂则以游离氨基酸为氮源,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适用于消化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常用的药物通用名制剂有复方营养混悬剂、肠内营养乳剂、短肽型肠内营养剂等,使用时需遵医嘱。

4. 实施途径:包括口服和管饲。口服适用于能自主吞咽且胃肠道功能较好、所需营养量不多的患者。管饲又分为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造瘘管、空肠造瘘管等途径。鼻胃管和鼻空肠管适用于短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胃造瘘管和空肠造瘘管则适用于需要长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

5. 注意事项:在实施肠内营养时,要注意营养液的温度,一般保持在37 - 40℃为宜,避免过冷或过热刺激肠道。同时,要注意输注速度,应从慢到快逐渐增加,避免患者出现腹胀、腹泻等不耐受症状。还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根据情况调整营养方案。

肠内营养在维护肠道健康和患者整体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包括营养支持方式、适用人群、营养制剂选择、实施途径和注意事项等,能更好地为肠道提供合适的营养支持。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和实施肠内营养方案。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