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震惊!经常抽筋可能暗示这5种疾病,早知道早防治

2025-03-15 07:39:57      家庭医生在线

经常抽筋可能暗示的5种疾病为低钙血症、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

1. 低钙血症:钙是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的重要元素。当血液中钙离子浓度降低时,神经肌肉兴奋性增加,容易引发抽筋。多见于老年人、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钙需求增加或钙吸收不良人群。治疗方法可通过补充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同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需遵医嘱。

2. 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退变、损伤等可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神经。当支配下肢的神经受到压迫时,会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抽筋等症状。患者常有腰部疼痛病史,劳累后症状加重。治疗可采用物理治疗,如牵引、按摩等,也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双氯芬酸钠、萘普生等缓解疼痛,严重时可能需手术治疗,应遵医嘱。

3.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下肢血液供应不足。肌肉在缺血、缺氧状态下,容易出现痉挛,表现为抽筋。患者多有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等危险因素,行走时可出现间歇性跛行。治疗可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西洛他唑等,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必要时可行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需遵医嘱。

4. 帕金森病:这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病理改变是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死亡。患者除了有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等典型症状外,也可能出现肌肉抽筋。治疗药物有左旋多巴、金刚烷胺、溴隐亭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5.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状腺激素合成及分泌减少,或其生理效应不足所致机体代谢降低。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影响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导致肌肉无力、抽筋等症状。患者常伴有乏力、怕冷、体重增加等表现。治疗主要是补充甲状腺激素,如左甲状腺素钠片等,需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遵医嘱调整药量。

经常抽筋可能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涉及多种系统的疾病。如果频繁出现抽筋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有助于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