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医生在线首页 > 健康科普 > 正文

医学专家解读:脚后跟酸疼的真相

2025-03-20 07:22:31      家庭医生在线

脚后跟酸疼可能由足底筋膜炎、跟腱炎、足跟脂肪垫炎、跟骨骨刺、腰椎间盘突出等因素引起。

1. 足底筋膜炎: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一层组织,长时间的行走、跑步或站立,会使足底筋膜**受到牵拉,产生微小的撕裂和损伤,引发炎症。炎症刺激周围神经,就会导致脚后跟出现酸疼感。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开始行走时疼痛加剧,行走一段时间后症状会有所缓解。

2. 跟腱炎:跟腱是人体*粗大的肌腱,连接小腿肌肉和跟骨。过度运动、突然增加运动强度或运动姿势不正确,会使跟腱承受过大的压力,引起跟腱的损伤和炎症。跟腱炎患者在活动跟腱时,如踮脚、跑步等,会感到脚后跟上方疼痛,有时还会伴有肿胀。

3. 足跟脂肪垫炎:足跟脂肪垫位于跟骨下方,起到缓冲和减震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脂肪垫会逐渐萎缩,弹性降低。此外,长期站立、肥胖、外伤等因素也会导致足跟脂肪垫受损,引发炎症。足跟脂肪垫炎患者在站立或行走时,会感到脚后跟疼痛,尤其是在硬地面上行走时疼痛更明显。

4. 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由于跟骨长期受到压力和磨损,导致局部骨质增生形成的。骨刺会刺激周围的组织,引起疼痛和炎症。跟骨骨刺患者的疼痛通常在早晨起床后或长时间休息后加重,活动后症状会有所减轻,但长时间行走后疼痛又会加剧。

5.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由于腰椎间盘的退变、损伤等原因,导致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周围的神经。当腰椎间盘突出压迫支配下肢的神经时,可能会引起下肢放射性疼痛,包括脚后跟酸疼。腰椎间盘突出患者除了脚后跟酸疼外,还可能伴有腰部疼痛、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

对于这些疾病的治疗,足底筋膜炎可使用双氯芬酸钠、布洛芬、塞来昔布等药物缓解疼痛和炎症,同时可配合拉伸训练和物理治疗。跟腱炎可采用冰敷、休息、使用支撑性鞋垫等方法,药物方面可选择萘普生、美洛昔康、依托考昔等。足跟脂肪垫炎可通过热敷、按摩等物理治疗,药物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氯诺昔康等。跟骨骨刺症状较轻时可保守治疗,使用上述非甾体抗炎药,严重时可能需要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可先采取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牵引、理疗等,药物可选用甲钴胺、维生素B12、甘露醇等减轻神经水肿和营养神经,保守治疗无效时需手术治疗。但所有药物使用都需遵医嘱。

脚后跟酸疼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多种疾病。当出现脚后跟酸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明确病因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姿势和运动习惯,选择合适的鞋子,避免过度劳累和损伤。

(责任编辑:家医在线 )

科大夫挂号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