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平 主任医师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
处理结直肠外科疑难病例,如超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外科处理、腹膜后肿瘤、直肠肛门间质瘤、克罗恩病的手术治疗、回肠储袋手术等。
医生介绍
人物介绍: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普通外科的临床诊治30余年,在结直肠肿瘤、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性疾病等方面有着极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推动我国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科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并带动学科的年轻医生熟练掌握了腔镜技术。尤其善于处理结直肠外科疑难病例,如超低位直肠癌保功能手术、局部复发性直肠癌的外科处理、腹膜后肿瘤、直肠肛门间质瘤、克罗恩病的手术治疗、回肠储袋手术等。
学术任职:现任亚太地区肠造口康复治疗协会中国区主席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日本消化器外科学会会员 美国外科医师学院会员(FACS) 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 广东省医学会肛肠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主编 《Gastroenterology Report》主编 《Techniques in Coloproctology》编委(SCI) 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专家组组长 全国五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五、六版编委、第七版副主编、第八版主编 《中华外科杂志》、《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癌症》、《大肠肛门外科杂志》特邀编委 七年制、八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编委。
科研教学
汪建平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一直坚持在临床第一线查房、教学、会诊、手术。主要研究领域为结直肠癌和肛门良性疾病。主持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SCI文章30余篇,主持课题“直肠癌保功能系列研究”获得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的“胰岛移植实验研究系列”获1992年卫生部三等奖和省科委三等奖,“结直肠炎症与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获201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了《胃肠外科学》(副主编)及《消化道缝合器及其临床应用》(主编)和《胃肠外科手术学》(主编)。汪建平教授还担任了人民卫生出版社“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五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外科学》第7版副主编、《外科学》第8版主编。已培养博士研究生30余名,硕士研究生10余名。
带领团队对结直肠肿瘤进行了较全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特别是在低位直肠癌的保功能手术研究方面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了系统性和开创性成果,主持研究的“直肠癌保功能手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系列研究”获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参与的“结直肠炎症与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获201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对低位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处理也有丰富的诊治经验,并首先提出结、直肠癌合并不能切除的肝转移时实施分期肝移植的新观点,探索出结、直肠癌合并广泛肝转移治疗的新方法。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直肠癌根治联合肝移植术治疗直肠癌伴肝内广泛转移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近年来,汪建平教授大力倡导结直肠疾病的规范化治疗和结直肠外科专业队伍的建设。作为卫生部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组组长之一,根据国际上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制定了卫生部首部关于肿瘤治疗方面的规范-《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引领全国结直肠外科同道,共同促进了我国结直肠癌治疗向规范化、科学化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使结直肠癌病人从规范治疗中获益。并牵头进行了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FOLFOX方案对照同期放化疗新辅助治疗直肠腺癌患者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为寻找最佳治疗方案提供循证医学一级证据。
针对结直肠癌诊疗中个体化治疗问题,带领科研团队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开展了卓有成效的临床转化研究工作,早期组建了中山大学胃肠病学研究所,成立了华南结直肠肿瘤标本库,收集了大量的结直肠肿瘤临床资源,在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及诊断的分子标记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此基础上与诺贝尔医学/生理奖获得者Hartwell教授所领衔的美国Arizona州立大学合作成了中山大学结直肠肿瘤生物信号研究所,拟进一步建立结直肠癌疾病分子图谱,构建早期诊断、化疗敏感性和耐药性的模型,并对所有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卫生经济学方面的成本效益分析,以全面实施结直肠肿瘤的个体化医疗。
荣誉奖项
主持课题“直肠癌保功能系列研究”获得2006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结直肠炎症与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系列研究”获201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2010年丁颖科技奖
- Q:
- A:
减重手术后是有不会引起营养不良的发生的,但是在减肥术后也是需要饮食控制的,以免复胖的发生的,再者减肥是需要长时间的坚持的,平时少吃甜食、油腻的食物,多吃水果...详细»
- Q:
- A:
你好,任何手术都是有一定的风险性及损伤性的,并且肥胖患者,不做手术的死亡风险更高,再者现在也是需要检查一下身高、体重,是否存在肥胖的,不建议盲目的减肥的,减...详细»
- Q:
- A:
对于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减重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目前,肥胖2型糖尿病的手术疗法已被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和ADA接受为治疗糖尿病的手段之一。据美国、...详细»
- Q:
- A:
对于肥胖症人群,单纯节食、运动减肥效果并不大,尤其当体重指数超过35时,常规的控制饮食和运动减肥已经不适合,主要是因为此类人群常伴有代谢疾病,且因超重,关节...详细»
- Q:
- A:
肥胖症对人体健康影响可不小,早在202年,世界卫生组织就发出警告称,超重和肥胖是全球引起死亡的第五大风险,每年至少导致280万人死亡。需要提醒的是,“肥胖症...详细»
- Q:
- A:
减重手术对患者的损害实质上是远远小于肥胖症的损害,在肥胖人群中,未实施手术的患者相比实施减重手术的患者死亡风险增加10倍,而由糖尿病造成的死亡率是减重与糖尿...详细»
- Q:
- A:
减重手术之后不可以随心所欲地吃的,是会再次肥胖的,一定要注意了,并且减肥的话,主要以节食加运动为主的,平时要少吃油腻食物,多吃水果蔬菜,主要改变平时的生活方...详细»
- Q:
- A:
减重手术不是人人都可以的,并且2型糖尿病程≤15年,并且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时,并且BMI在25.0-27.4kg/m2之间的患者需谨慎考...详细»
- Q:
- A:
并且所有的肥胖者都是需要减重手术的,其次,BMI在25.0-27.4kg/m2之间的患者需谨慎考虑手术,其次2型糖尿病程≤15年,且胰岛仍存有一定的胰岛素分...详细»
- Q:
- A:
目前肥胖症最常用的测定体内脂肪含量的方法之一是从一个人的体重指数计算,也就是BMI。BMI的计算方法是:BMI = 体重(kg)÷ 身高²(m²),例如某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