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提问

即问即答

首页 找问题 找医生 专家答疑 健康微窗口 健康热点 查疾用药 健康百问 找名医看诊 预约挂号

杨新春 主任医师教授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

心律失常、冠心病、高血压及介入心脏病。

医生介绍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理事、心脏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疾病研究所所长,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获1999年塞克勒中国医师年度奖,2004年起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2年被评为“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1991年至1993年曾经在日本大学留学,曾先后到美国哈佛大学布莱根妇女医院,美国克利夫兰心脏中心,美国霍普金斯大学霍普金斯医院,英国牛津大学牛津医学中心等学习交流。在介入心脏病学领域颇有造诣,在房扑、房颤和室速的导管消融及药物治疗方面有丰富经验。开展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中使用药物涂层支架的研究和使用IIb/IIIa受体拮抗剂的研究,其结果被欧洲冠心病介入治疗指南引用。在高血压领域,发现人巨细胞病毒与高血压病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Circulation杂志上。培养硕士研究生55名,博士研究生16名,博士后4人。曾去100多家医院推广普及心脏介入技术,培养进修医生600余人。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 “十一·五” “十二·五”子课题各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北京市教委重点项目1项;作为PI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发表论文104篇文章,其中SCI论文12篇,影响因子累计86分。主编《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现代心血管药物与临床》等多部著作。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曾获国家科学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等。

  现有学术兼职: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心律学学会委员(FHRS),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常委, 全国房颤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全国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介入培训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卫计委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委,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起搏与心律失常分会副主委,北京高血压协会副会长,北京心律失常联盟主席等。还兼任《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编委,《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全科杂志》编委,《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编委,《中国循环杂志》编委等。

详细»

已回复网友 3 个问题
Q:

急性胸痛应该如何进行鉴别呢?

A:

你好:急性胸痛最常用的思维方式是重点排除法,即首先通过常规问诊、查体和必要的辅助检查采集信息,建立病例特点,考虑最有可能的重点疾病谱,然后由重到轻逐一排除,...详细»

Q:

目前胸痛诊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该如何解决?

A:

你好: 目前胸痛诊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高危急性胸痛患者就医等待确诊的时间偏长,低危胸痛患者入院观察治疗偏多、花费偏高,各种胸痛尤其是ACS的治疗差异太大,...详细»

Q:

哪些胸痛疾病需要格外注意呢?

A:

你好:注意胸痛的严重性以及引发的并发症。人的肺部以及胸部的心脏膜发生病变之后可有轻微的胸痛的感觉,一般不容易被发现需要格外注意。肺结核病,肺脓肿疾病以及肺梗...详细»

专家咨询
推荐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