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义 主任医师教授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冠脉介入技术、起搏器植入术和电生理技术,是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和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资格认证的首批获得者。
医生介绍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广州市临床医学研究所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本医院国家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心血管专业组负责人,卫生局和医院优秀科技人才。广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病学分会常委兼介入心脏病学组副组长,广东省药学会心血管用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重症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介入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心血管病专业管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理事兼冠心病介入分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血管介入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高血压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国家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准入考试面试考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等国内5本医学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专家。1984年起参加临床医疗工作,长期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具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熟悉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治,擅长冠脉介入技术、起搏器植入术和电生理技术,是卫生部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起搏器介入诊疗技术和心脏导管消融技术资格认证的首批获得者。获各级科研基金课题12项,省市科技进步奖4项,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SCI收录4篇),参编或副主编大型医学专著3部。已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0余人。
详细»- Q:
- A:
这些预警症状包括胸部紧缩感、心悸、胸闷、气短、一过性头晕等。尤其是有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就更应警惕。在自我调适,让机体得以休整和恢复后症状...详细»
- Q:
- A:
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而中年人生活工作压力普遍较大,很容易出现“过劳死”。建议每个人都应该劳逸结合,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对待人...详细»
- Q:
- A:
由于心脏性猝死中绝大部分为冠心病患者或心血管疾病患者,因此预防心脏性猝死最需重视冠心病及其他心血管基础病。基础心脏病的防治是预防猝死的根本措施之一,定期体检...详细»
- Q:
- A: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一般为中老年人,这也与中老年人中冠心病患者较多有一定关系。而在男女比例方面,男性的发生率比女性高,男女大约比例为4:1。这也与男性会较多...详细»
- Q:
- A:
心脏性猝死的患者确实大多有心脏病基础,心脏性猝死的案例中75%的为冠心病患者,20%的为其他心血管疾病造成,但仍有5%的心脏性猝死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因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