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改变的因素有哪些
你好,病理性因素:有心脏本身因素(如心脏增大)或心脏以外的因素(如纵隔、横膈位置改变)。强度范围改变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也受生理和病理情况的影响。生理性因素: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向左移2.0~3.O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O~2.5cm。肥胖体型者、小儿及妊娠时,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在第4肋间左锁骨中线外。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赵蕾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的改变受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影响。生理性因素包括体位变化、肥胖体型、小儿及妊娠等;病理性因素有心脏本身问题如心脏增大,以及心脏以外的因素如纵隔、横膈位置改变等。 1. 生理性因素: 体位变化:正常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向左移 2.0~3.0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 1.0~2.5cm。 肥胖体型:肥胖者横膈位置较高,使心脏呈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 小儿及妊娠:小儿和妊娠时,横膈位置也相对较高,导致心尖搏动位置改变。 2. 病理性因素: 心脏增大:如心肌病、心肌肥厚等可导致心脏增大,影响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 纵隔改变:纵隔内肿瘤、炎症等可压迫心脏,改变心尖搏动。 横膈位置改变:如膈疝、腹腔大量积液等,使横膈上抬或下移,影响心尖搏动。 了解心尖搏动强度与范围改变的因素,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及相关疾病。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心内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如心电图、心脏超声等,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2-19 05:2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