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多糖贮积症Ⅶ型的致病机制与治疗方法是什么
黏多糖贮积症Ⅶ型为β-葡萄糖苷酸酶缺乏,基因定位7q21.23~q22。黏多糖贮积症Ⅶ病人体内缺乏β-葡萄糖苷酸酶,故使部分水解的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就会沉积于组织细胞内而致病。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强 医师
潍坊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普内科
-
黏多糖贮积症Ⅶ型是一种罕见病,由于β-葡萄糖苷酸酶缺乏,导致部分水解的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沉积于组织细胞内致病。治疗方法包括酶替代治疗、对症治疗等。 1.致病机制:β-葡萄糖苷酸酶的缺乏,使得体内正常的代谢过程受阻,未完全代谢的物质在组织细胞中积累。 2.症状表现:可能出现骨骼畸形、生长迟缓、智力障碍、肝脾肿大、心脏问题等。 3.诊断方法:通过酶活性检测、基因检测、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4.酶替代治疗:使用重组人β-葡萄糖苷酸酶制剂,改善症状。 5.对症治疗:针对骨骼畸形进行矫正手术,心脏问题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 6.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等,提高生活质量。 黏多糖贮积症Ⅶ型虽然罕见且治疗复杂,但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2024-12-19 03:3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黏多糖病? 粘多糖(mucopolysaccharide)又称糖胺聚糖(glycisaminoglycan,GAG),是一类蛋白多糖。这类疾病的根本原因是身体储存过多的粘多糖使体内粘多糖含量过高。临床症状主要有骨骼畸形、面容丑陋,体格发育障碍,智能低下,角膜混浊等。患儿缺陷酶的活性仅及正常人的1%~10%。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