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南美洲锥虫病是由克氏锥虫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通过锥蝽传播。其症状多样,包括发热、皮疹、水肿等。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预防主要依靠防蚊防虫等措施。常见药物有硝呋莫司、苯硝唑、依氟鸟氨酸等。 1.疾病原理:克氏锥虫进入人体后,可侵犯多种组织和器官,引起炎症和损伤。 2.症状表现:早期可能有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后期可出现心脏、消化道等器官的病变。 3.诊断方法:通过血液检查、病原学检测等方法确诊。 4.治疗药物:硝呋莫司对急性期有较好效果;苯硝唑适用于慢性期;依氟鸟氨酸也常用于治疗。 5.预防措施:改善居住环境,消灭锥蝽滋生地,使用蚊帐、纱窗等防蚊防虫。 总之,南美洲锥虫病危害较大,早诊断、早治疗很关键,同时要加强预防,减少感染风险。
2024-12-18 20:54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崔立静 医师
中原油田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光明医院
一级
内科
-
查加斯病流行于拉丁美洲,南、北纬42°之间的热带地区。本病患者以居住条件差的农村地区为主。约有1亿人受威胁,受染者约有1600万~1800万人口。流行区中以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巴拉圭与乌拉圭的贫苦农民受染为多。据WHO调查该地因本病致死者每年达5万人。Guhl等(1999)报道1例智利北方东部海岸发现大约有4000年历史,经自然风干而形成的木乃尹身上分离出Trypanosomecruzi锥虫的DNA片段,说明此病古已有之。本病男性发病的危险性要高于女性。
2015-11-14 00:44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申兰阔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血锥蝽是本病的传播媒介,它分九个属。锥蝽受染后则终身(2年)传播本病。此虫昼伏夜出,咬人吸血,多咬人的面部,所以锥蝽粪便内锥虫除经叮咬的皮肤伤口外,也很易污染眼、口、鼻黏膜。也可经污染的注射器、实验室意外、母乳、胎盘以及输血感染。1990年有人报道在玻利维亚曾对七个血库进行克氏锥虫的血清学检测,其抗体阳性率平均达28%(4.9%~51%),故作者提出对供血者必须给以严格控制。
2015-11-13 14:22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