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岁女性双腋下淋巴多年伴触痛,有无问题需治疗吗?
患者信息:女25岁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等):双腋下都有淋巴,不止一个,平时什么感觉都没有,摸的话会有点疼痛感。已经有十二年了。想得到怎样的帮助:有问题吗,要治疗吗?曾经治疗情况及是否有过敏、遗传病史:没有
-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双腋下出现多个淋巴结,且触摸有痛感,持续多年,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反应性增生、肿瘤等。是否需要治疗,取决于具体病因和病情严重程度。 1. 感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可导致淋巴结肿大和疼痛。常见的如上肢皮肤感染、乳腺炎等。治疗主要是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或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2. 反应性增生:身体对某些刺激的免疫反应,如疫苗接种、药物反应等。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去除诱因后多可自行恢复。 3. 肿瘤:淋巴瘤或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至腋下淋巴结。需要进一步检查,如病理活检,明确诊断后进行化疗、放疗或手术治疗。 4.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治疗以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为主。 5. 其他原因:少见的如结节病等。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治疗方案。 总之,对于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B 超、病理活检等),以明确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2024-12-18 18:10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郭立军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你好,根据你描述的情况考虑这个不排除是淋巴结肿大或者结核,建议去检查下。
2015-11-14 08:10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希弘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患者平时应注意劳动保护,避免外伤,若有皮肤损伤则应及时处理,防止感染蔓延。若患有扁桃体炎、龋齿、手指感染、足癣、疖痈等也应及时抗菌消炎或做适宜的治疗以控制感染。平日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宜清淡,营养宜均衡,忌食辛辣刺激食品。
2015-11-14 07:33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浩庆 医师
肇庆市大旺开发区医院
一级
全科
-
淋巴结因内部细胞增生或肿瘤细胞浸润,而体积增大的现象。正常人约有300~600个淋巴结,沿淋巴管于身体凹陷及隐蔽处的血管周围群聚分布,如颈部、腋窝、腹股沟、滑车上、□窝、腹膜后、肺门及肝门区等。淋巴结为圆形或椭圆形小体,直径0.1~2.5cm,正常时质软、光滑、无触痛、能移动,除颌下、腋下及腹股沟偶能触及1~2个外,一般不易触及。淋巴结肿大是临床上常见的体征。由于各组淋巴结位置相对比较恒定,接受来自一定部位和一定器官的淋巴管,故淋巴结肿大能为疾病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力的依据。发病机理淋巴结是淋巴网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产生淋巴细胞、抗体和过滤淋巴液的作用。当机体某部位或某器官受到外伤或感染时,进入淋巴液的细菌、毒素、异物等到达局部淋巴结,可被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清除。此时,淋巴结的机能增强,在细菌、毒素、异物等抗原的刺激下,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等可迅速增殖,加上淋巴结的充血、渗出和炎症细胞的浸润,导致淋巴结肿大。转移到相应淋巴结的癌细胞也可由于过滤机制被阻截,并在其内浸润增殖,引起淋巴结肿大。当局部淋巴结不能有效地阻截或清除上述入侵物时,感染或癌肿将循淋巴结导流方向蔓延至下一组淋巴结,使之也出现肿大,或感染和癌肿侵入血液,引起全身播散。分类据病因可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两类。肿瘤性包括淋巴系统的原发肿瘤和淋巴结的转移性肿瘤。非肿瘤性包括感染、变态反应、结缔组织病等。一般根据病程将淋巴结肿大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急性淋巴结肿大有:急性单纯性淋巴结炎、病毒性感染(风疹、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猫抓病、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立克次氏体感染(恙虫病)、特殊细菌性感染(布鲁斯氏杆菌病、腺菌病、腺鼠疫、软下疳)、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鼠咬热)、原虫感染(弓形虫病)、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热、血清热)、毒蛇咬伤。慢性淋巴结肿大有:慢性感染性淋巴结肿大(非特异性慢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丝虫病、黑热病、梅毒)、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白血病、局部淋巴结的恶性肿瘤转移)、未明原因的淋巴结肿大(结节病、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免疫球蛋白G重链病、嗜酸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诊断和临床意义根据病史,常能提供诊断线索。如急性淋巴结肿大多为各种病原体的感染所致,常合并发热等其他症状。慢性肿大多见于淋巴结结核、结缔组织病及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浅表部位肿大的淋巴结易于触及。触诊时要按一定顺序进行,以免遗漏,并要注意肿大淋巴结的部位、数量、大小、有无压痛、硬度、游离或互相粘连成团块,移动或与基底粘连,表面皮肤有无红肿等。全身多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可见于某些全身性感染(如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结缔组织病等。由于淋巴引流按一定方向进行,故局限于某一部位的淋巴结肿大更具诊断价值,如颌下淋巴结肿痛常起因于口咽部的感染;乳腺癌易向腋下淋巴结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常提示为胃癌的转移。急性感染所致的淋巴结肿大,由于淋巴结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大,故有明显压痛及自发痛。相反,肿瘤性淋巴结肿大除增长过快外,多无压痛。肿瘤性淋巴结肿大往往质地较硬,如肿瘤组织穿破淋巴结被膜,可侵袭邻近淋巴结及周围组织,引起淋巴结彼此粘连成团或与周围组织粘着固定。炎症性淋巴结肿大常伴有表皮红肿及灼热感,若出现化脓,可有波动感。淋巴结结核可破溃形成瘘管。深部或内脏淋巴结肿大除原发疾病症状以及肿大淋巴结引起的压迫症状外,一般不易发现。胸部的淋巴结肿大可由X射线摄片证实,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的诊断可借助于B型超声波及CT检查等。确定淋巴结肿大后,要进一步确定引起肿大的原因。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常提示细菌性感染。周围血中有较多异常淋巴细胞及嗜异性凝集试验滴度增高对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帮助。骨髓穿刺检查对确诊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有重要价值。淋巴结穿刺、涂片及活组织检查有助于诊断。淋巴结肿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也有帮助。如外科大夫往往要根据有否淋巴结转移来决定乳腺癌的手术方式及手术范围;对部位较局限的恶性淋巴瘤以放疗为主,而对波及全身多部位的恶性淋巴瘤则以联合化疗为主;淋巴结结核经药物治疗淋巴结缩小表明治疗有效,反之,表明药物剂量不足或细菌耐药;恶性肿瘤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多属晚期,预后不佳。
2015-11-14 04:16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轩存旺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全科
-
淋巴结常继发于其它化脓性感染性疾病。淋巴结节炎症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迅速肿大,压痛等症状。若患者抵抗力较强,可无全身症状,不需治疗也可自愈。较重者局部红肿热痛,非常伴有畏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通过及时的抗菌消炎治疗,红肿即能消退,但有时因炎症引起组织增生,可遗留一个小硬结。若炎症未能及时控制,扩散到淋巴结且互相粘连,严重者可形成脓肿。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败血症。
2015-11-13 20:1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遗传病? 人类遗传病也称基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人类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在数量、结构或功能上发生改变,而导致个体发育异常的临床疾病。相应神经系统遗传病(genetic disease of the nervous systems)即指引起神经系统功能缺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疾病。其不同于非遗传性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和家族性疾病。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