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5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邢学法 主治医师
冠县辛集中心卫生院
一级
外科
-
五菱散加味是一种中药方剂,通常是口服使用的。但具体是否适合服用、如何服用,需要根据个人的病情、体质等因素来综合判断。中药方剂的使用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范,包括药材的选择、炮制、配伍、剂量等。 1. 方剂组成:五菱散加味的成分可能会因具体配方而有所不同,常见的可能包括五菱子、其他中药材等。 2. 适用病症:常用于治疗某些特定的病症,如气血不畅、经络阻滞等引起的身体不适。 3. 服用方法:一般是煎汤口服,但具体的服用剂量和频率需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4. 注意事项:服用期间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生冷等食物。 5. 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反应可能不同,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 总之,五菱散加味是一种中药方剂,在使用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024-12-19 20:57
-
-
回答4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谷魁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中医辨证,内外并治,是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常用疗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笔者采用《伤寒论》经方五苓散加味,结合敷药,内外并治,取得较好疗效。方名:猪苓汤(利湿之剂)总结:利湿泻热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方源〗《内经·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内经·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组成〗猪苓十八铢[12g]去皮泽泻一两六株[20g]白术十八铢[12g]茯苓十八铢[12g]桂枝半两[8g]去皮〖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主治〗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病机〗太阳表邪未解,内传太阳膀胱腑,致膀胱气化不利,水蓄下焦,而成太阳经腑同病。外有太阳表邪,故头痛发热脉浮;内传太阳腑以致膀胱气化不利,则小便不利,水液蓄而不行以致津液不得输布,则烦渴引饮,饮入之水不得输布则水入即吐,而成水逆。〖运用〗1.本方为利水之剂,所治诸证以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或缓为证治要点。2.若水肿兼有表证者,可与越婢汤合用;水湿壅盛者,可与五皮散合用;泄泻偏于热者,须去桂枝,加车前子、木通以利水清热。3.常用于肾炎、肝硬化所引起的水肿,以及急性肠炎、尿潴留、脑积水等,属水湿内盛者。〖注意事项〗1.入汤剂不宜久煎。2.湿热者忌用,且本方不宜常服。〖附方一〗茵陈五苓散(《金匮要略》)组成:茵陈蒿末[4g]、五苓散[2g]用法:上二味和,先食饮方寸匕(6g),日三服。功用:利湿退黄。主治:湿热黄疸,湿多热少,小便不利等证。〖附方二〗四苓散(《明医指掌》)组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9g]用法:水煎服功用:渗湿利水。主治:内伤饮食有湿,小便赤少,大便溏泄。〖附方三〗胃苓汤(《丹溪心法》)组成:五苓散平胃散[各3g]用法:上合和,姜枣汤,空心服。功用:祛湿和胃,行气利水。主治:夏秋之间,脾胃伤冷,水谷不分,泄泻不止。[以上三方鉴别]以上三方均为五苓散加减而成。四苓散即五苓散去桂枝,功专淡渗利水,主治水湿内停,小便不利诸证。胃苓汤系平胃散与五苓散合用,具有行气利水,祛湿和胃之功,主要用于水湿内盛的泄泻、水肿,小便不利等。茵陈五苓散即五苓散加入倍量之茵陈,具有利湿清热退黄作用,适用于黄疸病,属于湿多热少,小便不利者。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感到满意的话,请及时点击“采纳为答案”谢谢!
2015-11-14 18:39
-
-
回答3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李华卿 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中医科
-
您好,中医是可以治疗滑膜炎的,但是需要中医辨证施治后在对症治疗。
2015-11-14 16:28
-
-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张俊相 住院医师
威县妇女儿童医院
二级甲等
外科
-
中医辨证,内外并治,是中医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常用疗法,具有痛苦小、见效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笔者采用《伤寒论》经方五苓散加味,结合敷药,内外并治,取得较好疗效。方名:猪苓汤(利湿之剂)总结:利湿泻热组成: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方源〗《内经·灵兰秘典论》:“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内经·至真要大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组成〗猪苓十八铢[12g]去皮泽泻一两六株[20g]白术十八铢[12g]茯苓十八铢[12g]桂枝半两[8g]去皮〖用法〗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方歌〗五苓散治太阳府,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主治〗1.蓄水证。小便不利,头痛微热,烦渴欲饮,甚则水入即吐,舌苔白,脉浮。2.水湿内停。水肿,泄泻,小便不利,以及霍乱等。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者。
2015-11-14 09:11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薛祖洋 医师
冠县人民医院
二级甲等
儿科
-
中医理论认为滑膜炎是经脉受阻,湿浊痰瘀留滞为患。治疗以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滑膜炎方是针对本病的自拟方剂。方中薏苡仁利水渗湿,赤小豆利水消肿,用于水肿。牛膝性善下行,长于活血通经,又能祛瘀止痛,用于瘀血凝滞的病症。当归活血止痛,独活祛风胜湿,用于膝部肿痛。滑膜炎Ⅰ号方中,苍术、防己祛风除湿,茯苓利水渗湿,黄柏清热燥湿,鸡血藤舒筋活络,诸药配伍能够利水渗湿、疏通经络。滑膜炎Ⅱ号方中,桃仁、红花、川芎活血祛瘀,生地、赤芍、地龙清热凉血、通络,诸药配伍,偏重于活血化瘀,兼利水消肿。兼风热者配伍金银花以清热解毒,兼风寒者配桂枝、防风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疼痛较甚者配伍蜈蚣以通络止痛。
2015-11-14 08:5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