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2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肖起涛 主治医师
家庭医生在线合作医院
其他
内科
-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胆囊腔内生长出一种突起的局限性病变.患者一般没有什么症状,有的患者只是感到右胁下不适,通过B超检查可被发现.近几年,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临床发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呈现出越来越多的趋势.胆固醇息肉不必手术治疗,因为它不是真正的息肉,而是胆汁中胆固醇的结晶集结在一起所形成的桑葚状改变,其直径多在1厘米以下.可采用非手术及中药治疗.胆囊息肉,分单发性和多发性两种,即一个息肉或者多个息肉.由于此类患者往往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主要靠影像带诊断,以B超为首选.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疼痛,消化不良等,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常常造成患者延误.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表现形式包含很多病理类型,病理分类为非肿瘤与肿瘤性病变两大类,肿瘤性病变又分为良性和恶性.(1)固醇息肉:胆固醇沉着是胆囊息肉的重要病因,胆固醇沉着于胆囊黏膜固有膜的巨噬细胞内,逐步向黏膜表面突起,促使黏膜上皮增生,罗-阿窦增多及肌层增厚而形成息肉.胆固醇息肉的病理特点为多发性小息肉,曾有胆固醇息肉74例病例报告显示:直径小于10mm者占97%,50%为多发性,平均3.09±3.31个(肿瘤性息肉多为单个病变,有临床鉴别意义).胆固醇息肉质脆带细,易与黏膜分离,不伴有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也不含其他基质成分,即便伴有炎症也很轻微,到目前为止未见有癌变报道.(2)炎症性息肉:为炎症刺激所致的一种肉芽肿,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的广基性结节.其组成成分有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慢性炎症细胞,息肉周围的胆囊壁有明显炎症,至今尚无癌变报道.(3)腺瘤样增生: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为黄色质软的疣状物,直径约5mm,单发或多发.其组成成分为丰富的结缔组织中含平滑肌束及杯状细胞,其表面有上皮增生并伴有肠化生.腺样增生因黏膜上皮伸入肌层形成的罗-阿窦明显增多,窦口上常有狭窄,致窦内常有胆汁淤积,炎症或胆石嵌入,有癌变可能.(4)腺肌瘤:存在黏膜上皮局部变化,肌纤维增生与局限性腺肌增生,故医学上又称为腺肌增生症,有弥漫型,节段型与局限性三种.腺肌瘤也是既非炎症,也非肿瘤的增生性病变,也可能癌变.胆囊息肉的治疗,目前没有药物可以消除.很多医疗机构打着“药物治疗胆囊息肉”的旗号,其实纯属骗钱.他们的药物甚至连生产许可证都没有,如何保证安全?更不用说治疗息肉了;因此提醒患者朋友,即使买药,也应该到正规医院让医生开,而不应随意相信那些广告,擅自买药服药;切记,你所服用的药物可能对你的肝脏等身体器官早晨炎症损害,只是这些损害你一时不容易看到.采用“保胆取息肉”手术治疗,取出息肉,保住胆囊;胆囊息肉长到5mm以上后,因为有一定比例的人会癌变,而又很难知道它的性质什么时侯会改变,造成思想有负担,目前还没有什么药物可消除息肉,因此建议进行“保胆取息肉”手术,取出息肉,保住胆囊.手术的目的只是摘除息肉和明确病理性质,避免出现癌变的可能,解除心理负担.
2015-11-14 17:00
-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刘保福 主治医师
威县常屯卫生院
一级甲等
妇产科
-
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案要根据息肉大小良性和恶性等不同给予手术治疗.一般胆息肉大于1厘米时最好先行手术治疗以杜绝癌胆固醇息肉:大多数人无症状且胆囊功能良好.患者在平时应每3~6个月予以B超随访一旦出现明显症状或息肉迅速增大才考虑手术.如胆囊功能良好可行经皮胆囊镜息肉摘除.胆固醇息肉直径往往
2015-11-14 16:09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胆囊息肉? 胆囊息肉往往在体检或其他目的的检查中发现或因其他疾病切除胆囊后发现,分为炎性息肉和胆固醇性息肉,多数无临床表现,如息肉较大,可出现右胁隐痛,或牵及右肩背,可伴有消化不良等类似慢性胆囊炎的临床表现。本病偶可发生息肉样原位癌。胆囊息肉的发病以中青年为主,30-50岁的人群占了总病人数的57.8%。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