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和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咋回事?
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症状变化等):★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结果:49.00范围:50-75%)★血清总胆红素增高:(结果:30.80范围:3.4-24.0μmol/L):
-
回答1
我们邀请临床执业医师解答上述提问,您可以进行追问或是评价
-
陈肖依
黑龙江省农垦齐齐哈尔管理局中心医院
二级甲等
内科
-
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和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感染、药物、肝脏疾病、血液系统疾病等。 1. 感染:某些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同时,严重的感染也可能影响肝脏功能,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清总胆红素增高。 2. 药物因素:部分药物如抗甲状腺药物、抗生素等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一些药物也可能损伤肝细胞,导致胆红素升高。 3. 肝脏疾病: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会影响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造成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同时,肝脏疾病也可能影响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生成减少。 4. 血液系统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可导致造血功能障碍,引起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某些血液疾病还可能影响胆红素代谢。 5.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破坏白细胞,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也可能累及肝脏,引起胆红素代谢异常。 出现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和血清总胆红素增高,需要综合分析症状、体征及其他检查结果,明确原因。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2024-12-19 23:11
-
其他网友提过类似问题,你可能感兴趣
针对上述提问,推荐就医问药相关内容,希望帮助您更好解决问题
什么是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性粒细胞增多定又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增加,比正常人群平均值多2个标准差以上,年龄大于1个月的儿童和各年龄组成人中性杆状核和分叶核粒细胞计数大于7.5×10^9/L ,小于1个月的婴儿大于26×10^9/L 。 查看全文»